-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露为霜雁至霜降.doc
PAGE
PAGE 6
白露为霜雁至霜降
说起霜降,人们不禁会想起《诗经》中的那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据说采录于2500年前西北秦地的民歌,以蒹葭配露霜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再通过主人公回环复沓式的真情告白,把他追寻伊人却不得的情感完美地释放了出来。《蒹葭》因此被后人奉为古代爱情诗的绝唱,“白露为霜”作为表现深秋节候的习用语也被沿用了下来。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古人看来,“天气下降而为露,清风薄之而成霜”。“白露为霜”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已至,霜降节气到了。
节候表征
霜降是农历九月的中气。农历九月是古人信仰中司掌霜雪的女神――青女出现的月份。“青女乃出,以降霜雪”,古人因此称九月为“青月”。同时,古人又以九月为“授衣”之月,《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句,“授衣”意为制备寒衣;唐人徐坚在《初学记》中也说“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因此又以“授衣”代指九月。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霜降有“三候”:“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大意是说霜降这天,豺开始捕杀鸟兽,因为捕得多,一时吃不完,就陈列起来,如同人们祭祀时陈列供品一样;5天之后,草木枯黄叶落;再过5天,冬眠的动物开始蛰伏在洞穴之中。如果上述3种“候应”不能按期而至,则相应地就会出现武将不作为、阳气出现问题、百姓居无定所等异相。
除了上述物候变化,霜降节气来临之际,又是白雁飞来之时,古人称之为“霜信”。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记载:“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近代学者胡道静认为,白雁其实是一个独立的雁种,也即今人所说的雪雁。
古人诗文作品中也有关于霜降节气的物象描写。唐诗人颜粲有《白露为霜》:“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诗人写渚芦泛白,写篱菊自黄。唐诗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诗中描述云尽霜降的秋景,写野豺祭兽、重阳菊花、鸿雁悲鸣等物象,最后收笔于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悲秋之情令人神伤。
农事活动
在古人看来,霜,丧也,物遇之皆凋亡,因此取名“霜”。霜和露是阴阳二气交接的结果:“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对于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霜和露的作用也不一样:“霜以杀木,露以润草。”民众以秋季第一次霜为“早霜”或“初霜”,以冬末春初的最后一次霜为“晚霜”或“终霜”。从春初“终霜”到秋季“初霜”的间隔,就是无霜期。霜降节气的到来,表示无霜期的结束,也意味着庄稼生长期的终结。
在浙江,“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如果不及时抢收,就会减产,谚语说“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事实上,各地农事节奏并不一样。在江苏一带,早在霜降之前稻子就已经收割完毕。据元人《吴门事类》记载:“吴俗以春分节后种、大暑节后刈者为早稻;芒种节后至夏至节种、白露节后刈者为中稻;夏至后十日内种、至寒露节后刈者为晚稻。”而在安徽武进,农谚讲“霜降到,呒老少”,意思是说霜降节气一到,田里的庄稼无论成熟与否都要收割了。
霜降节气里,人们还有其他的一些农事活动。东汉崔??在《四民月令》中说:这个月人们要整理场圃,修缮谷仓、房屋、地窖,这是为贮存粮食等农作物做准备。民众也在霜降日占验天气和农事。据清代《杭县志稿》记载:“霜降无霜,廿日无霜”“霜降见霜,米烂陈仓;未霜先霜,米贩像霸王(言见霜主米贱,未及期主米贵)。”明人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说:“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霜降无霜,碓头无糠。”
民间习俗
霜降节气里,民间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活动。
俗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因此霜降节气里人们讲究进补,传统进补的首选则是吃肉。据清代《畿辅通志》记载:重阳前后,人们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兔,谓之“迎霜兔”。在闽南地区,霜降这天人们要吃鸭子,俗语说“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并治小孩热惊痫等病症。”在广西玉林,霜降这天人们习惯吃牛肉炒萝卜或牛腩煲之类的补食。
除了吃补食,霜降节气前后也是柿子成熟的时候。在福建泉州,人们相信霜降吃柿子,可以防止冬季流鼻涕,俗语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同时,霜降节气前后,也是秋季蔬菜收获的时节,民众往往会腌制咸菜,以备冬季蔬菜淡季时食用。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霜降后腌菜,除瓜茄、芹芥、萝卜、擘蓝、箭干白、春不老之外,有白菘菜者,名黄芽菜,乃都门之极品,鲜美不减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