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公益节目的探索及发展对策.doc
PAGE
PAGE 7
电视公益节目的探索及发展对策
在娱乐为王的时代,电视节目竞争激烈,各大卫视重金制作各类节目抢占收视率。在此背景下,电视公益节目异军突起、四处开花,出现在电视观众的视线中。电视公益节目,即以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的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①这类电视节目充满了正能量,将关怀和爱心传递,感动人心,充分体现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广西卫视的《第一书记》定位为“全国首档美丽乡村公益节目”,自2014年2月21日开播以来,其“扶贫先扶志”的新型扶贫投资公益理念及感人至深的乡村贫困儿童故事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扶贫公益活动中,并且占据了一定的卫视公益节目收视份额。
《第一书记》的成功之处
1.内容接地气
2012年春,广两选派3000名机关干部到广西最贫困的3000个村庄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以帮助边疆少数民族人省的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在此背景下,广西卫视结合实际情况,抓住契机,创办公益节目《第一书记》,聚焦第一书记和他们驻扎的贫困村。
根据国家新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的扶贫标准,广西分布广阔的农村地区约有1000万贫困人口,帮助这些人群脱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②《第一书记》立足广西,结合党政部门工作重心,聚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村的扶贫计划,关注偏远大山深处生活困苦的弱势群体,传播公益慈善的精神,对村民脱贫致富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其内容贴近广西当地人的生活,符合当今广西的实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2.摆脱同质化
现今活跃在荧屏上的公益节目,形式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明星撑场。如湖南卫视的《天声一队》、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等。此类节目通常以明星竞技和慈善筹款为主要内容,开播以来占据了不少收视份额。但就节目形式而言,这几档节目???运作模式都是换汤不换药、百变不离其宗,容易让观众视觉疲劳。同时,明星的加入难免使公益节目娱乐化。
面对各大卫视激烈的竞争,广西卫视独辟蹊径,将焦点定格在农村基层。没有绚烂的舞台,也没有明星站台,节目效果整体朴实无华。
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每期节目邀请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由该书记带来贫困村的产业项目以及两个贫网儿童向观众推荐,现场观众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项目及贫困儿童进行捐助。
产业项目基本结合村庄的实地优势,融合当地资源,涵盖种植、养殖等方而。贫困儿童的故事则是节目的重头,节目通常关注身世贫苦的留守儿童,其生活艰苦、励志向上的故事宛如“催泪弹”,直中观众的泪腺。
3.关爱和激励并进
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指出,公益类节目中,最温暖的价值就在于其关爱普通人,关注底层生活。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价值,就是鼓励个人的能力发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公益类节目,应该是一个把关爱和激励共同结合起来的节目。
在节目中亮相的贫困儿童中,大多数对生活充满了失望,迷茫无助。节目现场专门设置爱心专家团对贫困儿童的心理进行疏导。他们肩负着鼓励、引导贫困儿童的责任,激励贫困儿童不要沉陷在悲伤和失落中,要对生活有信心和希望,鼓励贫困儿童发挥个人的能力,为人生创造新天地,充满了正能量。
节目陷入媒介道德与收视率的博弈之中
在公益节目中,节目组通常制造悲情伤感的节目效果,让受助者更多地诉说伤痛,以达到引爆观众泪点、提高收视率的目的。《第一书记》节目组曝光受助者隐私、制造虚假事实等操作手段,虽然提高了收视率,却违背了媒介道德。
1.记者刻意“煽情”
记者在贫困村进行拍摄采访时,问题设置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节目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对弱势群体采访时,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如《第一书记》“父亡四年难入土,孤儿寡母路难走”的专题报道(2014年6月20日),讲述了贫困儿童周东失去了父亲后,和母亲相依为命孤苦生活的故事。在周东伤心地拿出父亲身份证的时候,外景记者引发感慨:“父亲的身份证还没有过期,可是人已经不在了。”在殡仪馆母子听到鞭炮声后泣不成声时,记者又插话:“你结婚是迎着炮声进来的,他走也是听着炮声走的。”这些话语的设置,难逃营造煽情氛围之嫌,无形中加重了采访对象的伤痛。
又如《第一书记》“父母双亡的孤儿,辍学打工偷着哭”专题报道(2014年6月6日),在对当事人邓有蒋和其奶奶采访时,面对早年丧父丧母、晚年失去老伴、儿子、儿媳的老人,记者提出问题:“怕不怕死?”随后当着老人的面问邓有蒋:“万一奶奶没挺过来,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