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学村的传承与新一轮蓄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学村的传承与新一轮蓄力.doc

PAGE  PAGE 6 百年学村的传承与新一轮蓄力   教育兴办的契机,让厦门集美这座小渔村成为融合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侨乡文化的新城。1920年,“永久和平学村”的倡议,虽不能使集美真正避免于战祸,却让“集美学村”由此得名,享誉中外。而今,新的选择又一次摆放在集美大社人面前――旅游,大社将全力打造文创旅游街区。传统文化与新生的力量将于此交汇碰撞,未来的集美学村,会是另一番天地。   集美,南望厦门岛,北枕天马山,东临同安湾,西濒杏林湾,具襟带之要,兼海陆之利。今日如此兴盛的集美,在旧时只是流贯同安的浔江的尽尾处,故得名为“浔尾”“尽尾”的小渔村。宋元时,集美的先人据其闽南语谐音,将其雅化为“集美”。这个平凡的小渔村,在近百年来的跌宕中,走出了个倾囊兴学的陈嘉庚,走出众多热心教育的华侨,从此小渔村蜕变为“集美学村”,名扬海内外。   这座学村,并非是独立于城市的边缘个体,而是在百年的发展中,融合教育、工作、生活,自然发展成的社区模式的大学城。从开始尝试新式教育的集美小学,到容纳多门学科,综合发展的集美大学;从废池塘上的木质校舍到恢弘大气、中西合璧的嘉庚建筑;从宁要风水、祖坟,不要学校,到校舍走出大社,遍布学村……这些一步一脚印的转变,酝酿出小渔村的巨大蜕变。荒凉偏僻的小渔村平地起高楼,学子云集,世代以耕渔为业的集美人,率先感受到近代文明的气息,渔村也演化成一座融合现代气息、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与侨乡文化的新城,这是属于集美学村的独特韵味。   集美兴学   在陈嘉庚兴学之前,集美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居住着以陈姓为主的家族,聚居于如今的大社社区一代。1894年,“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的陈嘉庚,见“儿童裸体成群,或游戏,或赌博”,就在故乡集美大社创办了“惕斋学塾”。1913年,他创办了乡立集美两等小学,开始了现代教育。从此,各式学校在陈嘉庚及其弟陈敬贤的热心推动下,宛若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从1917年到1926年,陈嘉庚实业的发展,为学校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期间创办了集美女子小学、集美师范、集美中学、集美水产科、集美商科等,还设立了图书馆、医院、科学馆、储蓄银行等公共机构。1927年后,因橡胶价格暴跌带来的经济困境,校舍建设暂时停顿,集美学校的运营勉强维持,加上抗战时期,集美学校被迫内迁,校舍多次遭日机轰炸,体无完肤,几近废墟,一切百废待兴。20世纪50年代,陈嘉庚在新加坡变卖财产后回集美定居,“了结未完事务”,大力推进学校建设。至1960年底,除修复战争损坏的校舍外,还兴建了大量新校舍,至此,集美学村的建筑规模最终完成。   陈嘉庚倾囊兴学,为了集美学校的长远发展,将其无条件献给政府。政府从补助集美学校的经常费、仪器设备费和建筑费,逐步实现对集美各校的全面负责。1994年,为改变集美各大专院校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小而全”的办学体制,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2007年又建成集美大学新校区。近年来,集美各校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集美学村成了可以从幼儿园读到博士的地方。   学村中的宗族社区   集美学村和一般的大学城不同,往来学子和当地社区并没有空间上的隔绝,而是充分共享着学村的所有公共空间,吃喝玩乐,全城无界限。学村内的嘉庚故居、鳌园景区等建筑群,作为遗产统一管理。而陈嘉庚倡议创办的香港集友银行每年产生的利润分红,一部分则作为大社居民子女的教育费用。百年学村依旧传承着良好的教育理念。   隐藏于鳌园后的旧街窄巷中的大社社区,是集美的发祥地,是陈氏宗族的聚居地,也是陈嘉庚的故里。这个安宁的小渔村,曾经码头繁华、埠头文化兴盛;这里曾有大社人的骄傲――大社路旁的菜市场,是集美学村唯一的菜市场,甚至连集美孙厝、后溪等地的商旅都得至此贸易;这里走出了众多至南洋披荆斩棘的华侨,他们在彼地战绩显赫,却情系桑梓,回乡捐资兴学,办公益,支持故乡建设。   午后的大社,宛若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安详而慵懒地让人不觉放慢了脚步。平铺的石板路日益光滑,容不下两辆三轮车的狭路相逢,沿街两侧交错分布着各个年代的居民楼,古厝、石头房、洋楼、现代楼房,高的矮的,鳞次栉比,指不定转上哪个路口,穿越到哪个时代。贯穿大社的大社路,一眼望不到边,两边散落着各种商店――名为“供销社”的百货商店里,日杂百货应有尽有,摆放有序;陈嘉庚捐助建起的矮平房里,淳朴的阿姨热情地介绍从小喝到大的饮料;继承南洋归来的先人手艺,那家不起眼的饭馆里,洋溢出带有娘惹菜风情的飘香,连碗平常炒面都给人无尽惊喜。菜市场旁边的陈氏宗祠,是大社人的根,始于1300多年,不仅用于祭祀,更是复刻了大社人的重要回忆。大社人经常在此开会,商讨问题,教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