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讲解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  PAGE \* MERGEFORMAT 32 设计任务及资料 1.1设计原始资料 长垣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规划建造水厂一座。已知城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21.00米;水源采用长江水;取水构筑物远离水厂,布置在厂外。管网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二级泵站采用二级供水到管网系统,其中最大一级供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为5.00%,时间为早上6:00~晚上10:00,此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11.00米;另一级供水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00米。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水厂大门朝向为北偏西15°。 1.2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说明书1本。 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资料、成绩评定表等,按要求书写或打印并装订成册。 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包括:???程项目和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设计计算过程、尺寸和结构形式、各构筑物设计计算草图、人员编制、水厂平面高程设计计算和布置情况以及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等。 2、手工绘制自来水厂平面高程布置图1张(1号铅笔图,图框和图签按标准绘制)。要求:比例选择恰当,图纸布局合理,制图规范、内容完整、线条分明,字体采用仿宋字书写。 设计规模及工艺选择 2.1设计规模 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最高日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 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取 =1.07,则水厂生产水量 近期:Q0=1.07Qd=1.07×50000=53500m3/d=2229.2m3/h 远期:Q0=1.07Qd=1.07×100000=107000 m3/d=4458.3m3/h 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2.2.1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给水处理工艺方法和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生产能力等选择,由于水源不同,水质各异,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也多种多样。 2.2.2水处理流程选择 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的要求确定。所给的设计资料中指出,水源采用长江水,其水质应该较好,采用一般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即: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剂采用硫酸铝,设溶解池和溶液池,计量泵投加药剂,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絮凝池采用水平轴机械絮凝池。沉淀池采用平流沉淀池。滤池采用普通快滤池。 原水 ↓ ← 投加药剂硫酸铝 机械絮凝池↓ 平流沉淀池↓ 普通快滤池 ↓ ← 投加消毒剂(液氯) 清水池↓ 吸水井↓ 二级泵房 工艺流程示意图 3.设计说明计算书 3.1加药间的设计计算 3.1.1药剂选择 选用碱式氯化铝简写PAC。 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30mg/l。其特点为: 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 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 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3.1.2溶解池与溶液池 1.溶液池的体积 溶液池的体积按如下的公式计算: 式中: 水厂近期设计水量为Q=2229.2,所以: 溶液池按两个设计,一用一备,交替使用。溶液池的平面形状采用长方形,有效水深采用1.5m,考虑超高0.5m。溶液池的尺寸为(m)。采用高架式设置,以便重力投加药剂。池周围有工作台,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DN200的放空管。 2.溶解池的体积 溶解池的体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取系数0.3,则: 溶解池的尺寸为(m)。 为方便投加药剂,溶解池高程一般设置在地坪一下,池顶高出地面约0.2m。池底采用坡度0.02,并设置排渣管。 3.1.3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 投药管采用DN15mm的管道,相应流速为0.69。 3.1.4计量投加设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