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9(语文版必修2).docVIP

2.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9(语文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9(语文版必修2) 【设计说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篇传统名篇,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赏析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主旨上突破。对于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我们可以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入手。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和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的体现; 其次,从创作风格上突破。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以后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他的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因此,赏析时应牢牢抓住这两点,让同学们立足文本,在诵读中置身诗境;拓展延伸,在比较中感知,在探究中得出结论,以加深对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所表现的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精神和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教学难点】 1.鉴赏“梦游”的意境。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请几位同学说说你所知道的李白。 师生总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后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他的诗歌感情热烈,语言清新自然,善于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表现激情。(课件一) 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梦境,去欣赏天姥山的仙境美景,感受诗人浪漫情怀和高远追求。 (李白是同学们熟悉的“大家”,由介绍作者导入,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旧知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解题 诗人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可以不拘一格。“梦游”是一种表现手法,并非真梦。本诗既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课件二) (本册书内容之一就是鉴赏古代诗歌,了解诗词格律常识是最基本要求,也便于学生迅速了解本诗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诗歌朗诵,同时在屏幕上出现原文,课文已划分节奏,重点字词用不同颜色突出。(课件三、四、五) 2.学生朗读,正音、正节奏。 3.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大意。 4.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六) 姥mǔ 瀛 yíng 暝 míng 剡shàn 渌lù 栗 lì 著 zhuó 冥 míng 天台 tāi 鸾 luán 悸 jì 怳 huǎng 嗟jiē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越人语天姥 语:谈论。 或可睹:有时能够看到。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掩:遮掩。 尚在:还在,仍在。 脚著谢公屐 著:穿。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惊:使……震惊。 来下:下来,为配合韵脚而颠倒词序。 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名作动,演奏。回:回旋,运转。 如麻:形容极多。 事权贵:侍奉有权势的官僚们。 开心颜:心情愉悦,面带笑容。颜,面容;心,心情。 (诗歌以诵读为主,不必逐字逐句翻译,但仍应夯实字词,重视积累。) 5.理清思路,教师指导诵读课文。 (1)全诗共有三段组成,试概括每段的大意。(课件七) 入梦缘由 梦游仙境 梦后嗟叹 (诗歌的脉络清晰,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诵读诗歌第一段。 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告别东鲁,遨游天姥之念?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天姥的? 明确:诗人有求仙的愿望,并认为海上寻仙难以实现,而高山寻仙倒有可能。一“信”一“或”对照,用瀛洲陪衬天姥。用夸张、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描绘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气势。仙境可能出现,令人无限神往。 诵读指导:第一段共有8句:1、2句轻读,3、4句稍稍加重,使之有鲜明的对比色调;后4句须读得雄浑有力,气势贯通,以表达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3)诵读诗歌第二段。 教师提问:诗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梦游仙境的? 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 梦破神伤 诵读指导:诗人赶路登山的诗句应读得轻快,仙人出现之前阴森可怕的气氛应读得紧张,仙人盛会的场面应读得热烈,梦醒时惆怅应读得低沉。 教师提问:你能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 “梦中仙境”吗? 教师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诗人终于登上高山之巅,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熊咆龙吟,雷电大作,地裂山崩,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神仙们着霓裳,驾长风,虎奏乐,鸾驾车,好一个令人心驰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