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VIP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PAGE  PAGE 4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政治必修4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 2.知道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3.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能力 1.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实践观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学习,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 3.全面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的观点,认清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2.树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 3.确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指导实践,努力取得改造世界的有益成果。 课前预习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 。(做、行动) 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 的 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 活动 (观念变为现实) 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 (2)特点 A (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 这首先是由 决定的 a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体) 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如仪器)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b实践的过程、结果具有客观性,受到 的制约 B (不是消极、本能活动) 实践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C (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 a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 ,而是 。 b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 (1)实践是认识的 因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因为: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 (3)实践是检验 因为: (4)实践是认识的 因为: 课堂学习 活动一: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他曾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思考:为什么徐本禹能够“感动中国”? 看书上42页的探究,三位哲学家对实践的认识各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下列活动,哪些是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活动三: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主观能动性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客观物质性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社会历史性 活动四:大约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在浙江余姚的一座安静的“阳明书院”里,有一小片茂密的竹林,青枝翠叶,摇曳多姿。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王阳明,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他双目发呆,脸色苍白,已经在这里坐了好几天,家里人多次劝他回屋休息,都被他拒绝了。到了第七天,终于病倒了。 他在欣赏竹林风光吗?是发神经病吗?都不是,他是在苦思哲学道理。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