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思维和语言接触-东方语言学.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思维和语言接触-东方语言学.doc

PAGE 14 PAGE 15 语言思维和语言接触 瞿霭堂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忽视语言观、思维观和社会观,或因循守旧或竭力避开或就事论事,缺乏理性的指导,成为语言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障碍。近几十年来,语言的社会性已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甚至建立了社会语言学,语言的社会属性得到一定的揭示。但语言研究历来重视“编码”,忽视“解码”,简单来说,只研究怎么“说”,不研究怎么“听”,不了解“说”的规则与“听”的规则是不完全相同的,忽视“听”的规则,“说”出来的话别人“听”不懂或理解错误,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也是忽视社会观的一种表现;在语法研究上,将研究人类语言共性和生成规则的所谓生成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混为一谈,都视为语法研究,甚至要将生成规则引进结构语法的研究,或者要按生成规则来编写具体语言的语法书,分不清先验语言观和经验语言观的差别,语言生成规则和结构规则的不同,这是忽视语言观的结果。在语言理论研究中,尤其忽视思维观,包括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从而延迟了语言研究从说明性向解释性转化的进程。语言接触研究中很多重大问题,比如声调产生、语序变化、再范畴化(Recategorization)等深层的接触和影响,甚至混合语的产生,都无法简单地以形式 语言学所提出的语言结构成分和语言经验的机械转移来解释,必须从新的思维观寻找答案。我们将以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来建立新的思维观,说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以此来解释语言接触中的深层现象。 一 新思维观 1.1语言理论研究,有两个重大问题很难回避:一是思维是什么?二是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才能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正确的语言观是指导科学语言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1.2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智活动,是行为,思维行为的结果,以一种生化形式存在于大脑细胞中的信息,是思想。思想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目的。人类的心智活动以大脑为物质基础,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生化机制,主观世界反映和认知客观世界的行为和现象。人类的心智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等不同层级,思维是最高层级。高层级的思维是由感觉、知觉、表象等不同层级的认知活动综合提升实现的。低层级认知活动是高层级认知活动的基础和材料。低级认知是直接经验的认知,高级认知是间接经验的认知,或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综合认知。一切认知都以经验为基础。无论低级的认知还是高级的认知,都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也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简单地说,人类具有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抽象和概括,并关联起来,进行正确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这是人类认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本质属性。其他类人动物,甚至较低等的动物,通过直接经验,也能产生一定的心智活动,甚至类似思维的高层次心智活动。但由于大脑这种物质基础的差异,其他动物的思维与人类的思维有本质的不同。从作为物质基础的大脑来说,人类至少在两个方面与其他动物不同:第一,抽象化和系统化的能力不同,即从已知求索未知的能力不同;第二,存储能力不同,即存储的容量、内容和方式不同。因此,最聪明的猩猩也只能学会一二百句话,进行最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1.3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依靠什么和如何实现的?在中国,至少在大陆,思维及其与语言的关系,属哲学问题,是所谓思想界的课题,语言学界使用哲学研究的成果,一般不做或少做独立的研究。中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是:“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意识的产生摆脱不了语言这一物质的外壳”。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思维与语言·意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语言是实现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认知客观世界的工具。对思维及其与语言关系的研究遇到几乎难以克服的障碍,即人类限于科学研究水平,尚无法直接观察头脑中概念以及判断和推理规则的存储单位和形式,也无法直接观察判断、推理的神经生化机制,而不得不通过思维的结果即思想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研究思维的过程和思想的产生。这种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自有其合理性,因为通过思维表达出来的思想,必然会透露出思维行为的各种信息。但思维不等于语言却是早为人们所确认的,因此研究思维规律的逻辑学和研究科学反映论的认知科学,首先就排除“具体化”的语言,否则就无法解决思维的机制、规律全人类是一致的,而语言却千差万别的矛盾。逻辑学的成果当然也要使用语言来表达,但表达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通过语言信息所反映的思维规则和规律。现代逻辑学干脆使用符号来表达,避免语言的干扰,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既然人类早就认识了概念不等于词、逻辑不等于语法,偏偏要将思维植基于语言之上,至少将语言作为抽象思维的工具,而不需作任何机理的解释和说明,其武断性和主观性可见一斑。巴甫洛夫看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