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议题的公民责任呈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公共议题的公民责任呈现.doc

PAGE  PAGE 8 网络公共议题的公民责任呈现   公民责任意识的提高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法治社会和民主制度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基本制度的正义,而且有赖于身处制度和社会中的公民的素质和责任意识”。网络公共议题的讨论是提升网络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渠道,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存的重要空间,它既是公民表达观点、发表意见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责任呈现的重要平台。笔者基于对搜狐新闻频道“福建一监狱多位狱警患癌扔玻璃瓶抗议塑胶厂”一文跟帖的内容分析发现:网络公民责任表现为对于理性地参与公共讨论的自觉认同;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自觉追求;对于自身网络角色的自觉践履。   一   环境议题是近些年公共议题的热点,对于环境新闻事件的讨论经常被置于社会、文化与政治话语的框架之中进行。2014年11月15日,一则《福建一监狱多位狱警患癌扔玻璃瓶抗议塑胶厂》的环境新闻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报道称:仓山监狱民警、职工以及部分服刑人员出现了头晕恶心、皮肤过敏、喉咙干咳等不适症状,其中两人罹患脑瘤、两个人患白血病。民警认为这些病症的产生与隔壁的塑胶厂污染有直接关系;而塑胶厂则认为工厂通过了环评,排污数据也是达标的。   这条新闻的内容不仅触及了当下的热点环境问题,而且报道对象中的受害方是政府部门,集强势阶层与弱势群体于一身的身份所造成的强烈反差,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新闻发布当天即有15000条的跟帖讨论。网络跟帖行为突出了个人参与公共议题的自觉和主动,呈现出多元的价值立场和开放的表达态势。笔者以搜狐新闻上的跟帖行为,来考查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呈现。   从网络跟帖中,笔者发现,具有理性分析和法治意识的帖子获得较高的支持率。点赞次数最多的帖子是建议受害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并针对新闻内容中出现的“达标”一词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解释,为受害方提供了可行度高的解决方案,“建议仓监起诉。达标与无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达标属于行政范畴,无害才符合民事准则。换言之,不管你达不达标,都必须做到无害才能免责。举证方面,塑胶厂不仅要证明达标,而且要证明无害,否则就得担责。”在现实社会中,矛盾与冲突的产生,常常是因为事件双方沟通不畅或无法沟通而导致,或者不能就事件本身达成共识,因此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双方的良好沟通。而此跟帖从法律的角度对“达标”与“无害”进行区分,建议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温和而有理性的沟通,获得了普遍的认同与支持,对于广火网民来说也是一次环保法》的知识普及,网民的点赞数量多,表明大家期望在合法、和平的原则下遵循法治的规则解决环境冲突问题。   这则跟帖也反映了当前我国法治知识普及的必要性和现实需要,凸显了通过法律途径协调政府、企业与个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为解决现实中众多的冲突与纠纷提供了可以参照的依据。   有部分跟帖的内容表面上来看是提供解决方法,实则是个体情绪化的宣泄,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如“把犯人放了,干掉企业”;“无用的东西,警察不是厉害吗,为何不找借口抓他们老板,平时的蛮横能耐哪去了?”;“直接拿枪把老板给毙了,不能再忍下去了”;“监狱警察还治不了一个公司,扔瓶不能显示你的高大上!直接抓人”;“警察正义出动,工厂一定吓死”等言论并非真实地为此环境事件提供解决方法,而是将此事件进行娱乐化,从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部分跟帖既没有社会责任感也毫无理性可言。因此,帖子发出之后几乎没有人点赞,只能是自说自话的自我表达,并不能与其他网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还有一些帖子表现出强烈的群体偏见,这些偏见导致他们在发帖时基于情绪化反应或不平衡心理而对一切特权阶层都表现出愤慨态度,甚至是幸灾乐祸,“奇了怪了呼吸着同样的空气,生活条件比你们差十倍的囚犯都没事,你们这帮养尊处优的大爷倒先患癌?”“贪污钱财太多、压力过大引起的!”这些发帖人不顾新闻内容,只要涉及政府部门必定表现出愤慨情绪。这一类帖子或者被置之不理,或者被理性的言论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如帖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后面的回复是“监狱也就一职业,养家糊口而已,怎么叫恶有恶报了?”诸如此类对警察的处境表示善意同情的帖子不在少数,“现在狱警的条件比囚犯差多了,辐射,三小时睡眠,诸如此类”,“狱警很不容易请尊重他们”,“犯人多数是有期徒刑,可怜的狱警们,刑期到六十岁或者死亡”。从网络跟帖来看,恶意的嘲弄与戏谑化的表达并非能够得到普遍的赞同,反而遭到了理性言论的反击与批评。   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在其中的人感受是真实的,理性的负责任的言论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同和尊重;而背离了人的基本理性、恶意的谩骂,要么无人理睬,要么遭到抨击与反对。如同现实空间一样,网络个体负责任的理性行为是支撑起网络空间良性存在的基础,也才能对礼会现实形成有益的补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