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信仰的价值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信仰的价值分析.doc

PAGE  PAGE 7 美学信仰的价值分析   【摘 要】美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属性。美无处不在,时刻与我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学信仰的达成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有利于个人修养的提升。美学信仰的树立,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美学;信仰;价值   中图分类号:B8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82-02   一、美学信仰与个人生活   “美”,源于拉丁语bellus,意思是“好、愉快、可爱”,而拉丁语bullus在词源上又同拉丁语bene――“好、幸福”和拉丁语bonus“善良、舒适、效用”有关。德语、瑞典语、俄语中的“美”,也均有“匀称、优雅、漂亮、愉快”之意。从西方“美”的词源上看,美是人类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属性。现代汉语中的“美”,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和“大”字组成,“羊大则美”,有实用价值,是善也是美。不论是肥美、饰美还是味美,都体现出美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与我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国雕刻艺术家罗丹有句传世格言: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一个发现的过程,需要人与自然的互动。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再高明的技艺、再高超的艺术家也无法追赶它变化的脚步,再现它每时每刻巧夺天工的美景。画家莫奈曾经想用画笔去捕捉自然的美妙,但即便他画得出神入化,一幅画没画上几笔,光和色就又变化了,所以艺术作品能再现的只是某个定格的瞬间。后来人们发明了摄像机,即便可以拍下自然的整个动态过程,但看摄像机镜头里的美景和看真实的美景,还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人类可以参与事物发展的每个瞬间,身临其境去感受美,这种美不是单靠工具就可以再现和感知的。生活需要慢下来才能感受到美好,那些强迫你慢下来去感受的东西,需要手工去完成的东西,在这两年开始变得很流行,比如抄经、木雕、陶艺等。我们经常会对那些用手工技艺打造出质感物件的人投出艳羡目光,实际上赞叹的不是他们精湛的技能,而是他们动手造物时那份沉淀下来的静谧,以及与所造之物相互感知的过程。只要能静下心来去体味生活,谁都可以变得有品位有质感,抄经亦然,写字亦然,用手去写汉字的过程才能深切体会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美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多与自然接触,才能体会到美。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讲文学、讲概念,却很难讲清楚它的美。美是靠人感觉出来的,不是靠话语描述出来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具有审美能力,只是多数人太顾着赶路,忘记了去体会和欣赏。那些用心去感受生活,并且把体悟和传达美作为生活目标的人,不会停止追梦的脚步。对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弥补现实生活中个人生活体验的不完美,宣泄负面情绪。而且凭借情感的沟通和震撼,能够激发人的生命热情和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哲学家冯友兰指出,每个人所见到的世界以及其间的事物大致是共同的,但就意义来说,随着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呈现在他眼中的世界以及其间的事物,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不相同。人能不能在世界当中发现美,关键在于其能否以自由的态度、丰富的角度来观照世界和人生。   二、美学信仰与社会发展   古往今来,正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才有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和文化。社会的进步伴随着人类对美的追求,美学信仰的建立,有利于社会历史的进步,因为它与人类主体的自由发展是相一致的。   人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信仰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认为,社会性劳动是美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物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钻孔的砾石、骨坠、兽齿等,美已经在劳动的过程中诞生了。同时,对审美理想的追求更好地促进了社会实践和生活和谐。以建筑为例,人类社会早期,为了躲避自然灾害,有了最原始的居住场所。从原始洞穴到后来的房屋、高楼大厦,无论形式怎样,实用性和美观性无疑是人们一直追求的。北京的四合院、潮汕的民宅、徽州的民居无一不是如此。包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建立的寺庙、道观、办公场所、坟墓等等,都体现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信仰。   在审美创造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是按照美学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譬如中国的建筑艺术十分重视空间的美感,古典建筑中对楼台亭阁的建造,都是为了获得对空间的美的感受。就布局而言,大多以庭院或天井为中心,以纵轴形为主、横轴形为辅铺开,迂回曲折,移步换景,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效果。这既体现了古人含蓄内敛的个性,也体现了古人对建筑空间美的追求。   劳动产品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出来的,体现了人自由创造的本质。人类在创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