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哈尔罗杰历险记-智擒大猩猩》
译 者 序
我第一次读英国作家威勒德·普赖斯的书,就立刻被书中所描写的种种
奇情异趣以及丰富的知识吸引住了。作家对大自然、对人类的热爱深深地感
动了我。我读了一本又一本,就好像随作家一道深入了非洲热带丛林、潜入
大西洋底的海峡、登上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峰、踏上了大洋洲荒无人烟的小
岛。从他的书中,我知道了大自然中许多有趣的东西:珍禽异兽独特的习性,
原始部落的奇风异俗,火山爆发时震慑人心的情景,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
我不禁感叹:他怎么知道那么多的东西?!
普赖斯是位博物学家。他于 1883 年诞生于加拿大。大学毕业之后,受聘
于美国两个极具冬威的科学机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全国地理协会。他
的主要工作就是到世界各地进行科学考察。一生中他游历过七十七个国家,
包括中国,足迹遍及五大洲的名山大川、人迹罕到的原始森林、天寒地冻的
极地、文明世界尚未知晓的原始部落⋯⋯他的阅历真是太丰富了,难怪读他
的小说,就像在读一本有情节的自然百科全书。
普赖斯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少年文学作家。他以自己多年的科学考察
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套十四本的丛书《哈尔罗杰历险记》。他把严谨的
考察活动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揉进情节生动、妙趣横生的故事之中。书中内容
大多为作者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所以读来真实、生动。由于它的知识性、
趣味性以及故事性,这套历险记一出版立即受到读者的欢迎。第一本,《亚
马孙探险》出版于 1951 年,至 1985 年已重印了十六次,以后陆续出版的其
他各本也不断重版,由此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哈尔罗杰历险记》以哈尔和罗杰两兄弟为贯穿整套丛书的主人公,每
本书讲述一次探险活动,如追捕偷猎匪徒保护野生动物、考察大堡礁、猎捕
某些珍奇动物等等。在这套丛书中,普赖斯塑造了哈尔、罗杰这两位勇敢机
智的少年英雄形象。他希望青少年都能成为哈尔、罗杰那样的人:学识渊博,
体魄健壮,正直、勇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他在书中大声疾呼:要保护
我们生存的环境,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不要把它们斩尽杀绝;他谴责人类
中的某些分子的凶残、自私、狠毒,在他看来,这些人远远不如大森林中那
些四条腿的野兽;他热情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整套丛书的字里行
间洋溢着作家正立、乐观的精神,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巧捕白象》就
是《哈尔罗杰历险记》中的一种。相信它一定会受到中国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哈尔、罗杰将会成为中国青少年的朋友。
由于阅历和知识的限制,译文一定有很多错漏,请读者指正。
骆行健
智 擒 大 猩 猩
1 刚果丛林①
哈尔和罗杰自小就与动物打交道,他们小时候的印象里尽是关于动物的
记忆,他们的父亲、约翰·亨特,是位有名气的动物收集家。十九岁的哈尔
和十四岁的弟弟长这么大,日常的伙伴经常是大袋鼠、长颈鹿、大象、犀牛、
河马、狮子、豹子以及父亲的动物农场上大大小小的各种动物。
动物农场在纽约的长岛,里面喂养的动物将卖给各动物园或马戏团。
兄弟俩曾经与父亲一道在亚马逊丛林、南海、非洲内陆多次探险,现在
已经掌握了活捉野兽这种危险的本事,如今约翰·亨特上了年纪。再吃不了
那份苦,所以孩子们将自己独立地来干这一行了。
他们刚刚结束在非洲狮子之国的事情,就收到父亲一封电报:
赖因格林马戏团拟办丛称野兽展,需大猩猩、黑猩猩、蟒、蝰蛇、眼镜蛇及各种具
代表性之热带丛林动物,行否?
这真是一项够刺激的任务,也是对他们的一次挑战。哈尔与他的黑人捕
猎队队长祖卢商量这件事,祖卢捣着头说:
“非常困难,那都是些厉害的蛇,而且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大
猩猩。”
“什么地方?”
“刚果丛林,在刚果河与维龙嘎火山之间,野蛮的地方,人也野蛮,部
落开仗,白人被杀。也许要跟你父亲说不。”(注:祖卢的英语不好。)
但兄弟俩在父亲要求他们干一件事的时候。从来就没说过“不”字,何
况这任务是如此刺激、富于冒险性,还可以对非洲及其野生动物作更多的了
解,所以他们给父亲回答的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行”。
当他们穿过狮子之国进入猩猩之乡——刚果丛林之后,他们发热的脑袋
开始冷静下来了。
祖卢说的是实话。刚果不太平,政府对外国人是友好的,但偏僻地区的
部落要杀掉白人。大猩猩则对什么人都不喜欢,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
哈尔和罗杰从鲁曼加布的地方长宫那里取得了狩猎许可证,这位长官警
告他们说:“维龙嘎火山地区非常荒僻,你们需要一位向导。”
“你能推荐一位吗?”
“不行。过去这里有过一些白人好猎手,但刚果一发生动乱,他们就回
到比利时去了。他们之中有一个人留了下来——但我不推荐他。”
“为什么?”哈尔问道,“他既然有胆量留下来,也许他正是我们所需
要的那种人。”
长官微微一笑,“我看他不是有胆量而留下来,而是没钱走不了,他一
个子儿也没有——现在仍然如此。”
“那,也许他会接受这份差事,他熟悉这一带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