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2007年版)安云庆 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一、单项选择题 1.1.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性细胞,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称为(C)A.免疫防御B.免疫调节C.免疫自稳D.免疫监视 1.2.(B)是T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A.脾脏B.胸腺C.骨髓D.淋巴结 1.3.下列哪个细胞不是固有免疫细胞(D)A.单核一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NK细胞D.T淋巴细胞 2.1.T细胞决定基又称为(A)A.线性决定基B.构象决定基C.B细胞决定基D.不连续决定基 2.2.异嗜性抗原是指(C)A.相同物种间的不同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不同物种间共有的抗原D.隔绝的自身组织抗原 2.3.下列哪种物质是T细胞超抗原(D)A.IgG;B.白蛋白C.丝裂原D.致热外毒素 2.4.可诱导产生全身免疫耐受的途径是(D)A.皮内B.皮下C.静脉D.口服 2.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D)A.抗原分子???大小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D.抗原决定基 2.6.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A)A.表位B.半抗原C.共同抗原D.异嗜抗原 2.7.属于T1抗原的物质是(B)A.外毒素B.细菌荚膜多糖C.牛血清白蛋白D.羊红细胞 2.8.完全抗原的含义是(D)A.异种物质B.化学结构复杂的物质C.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D.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3.4.白假丝酵母菌侵入机体的主要原因是(C)A.其致病性比较强B.长期携带C.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菌群失调D.黏膜感染 23.5.在我国引起着色真菌病的以(A)为主。A.卡氏枝孢霉B.裴氏着色细菌C.新生隐球菌D.孢子丝菌E曲霉 23.6.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因子是(A)A.黄曲霉毒素81B.黄曲霉毒素82C.毛霉D.假丝酵母茵 二、多项选择题 1.1。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ABC)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调节E.免疫耐受 1.2.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包括(BC)A.单核一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E.NK细胞 2.1.抗原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A.免疫原性B.抗原性C.异物性D.大分子物质E.抗原决定基 2.2.T细胞超抗原的作用特点是(ACDE)A.不需要APC加工B.有MHC限制性C.与TCRVβ区结合D.一端与MHC-Ⅱ类分子抗原肽结合槽外侧结合E.以完整蛋白质分子发挥作用 2.3.佐剂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其主要作用机制是(BCDE)A.作为一特异性免疫增强剂B.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强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C.通过刺激单核一巨噬细胞,增强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能力D.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E.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3.1.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包括(ABCDE)A.IgA;B.IgM;C.IgD;D.IgG;E.IgE 3.2.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包括(ABCDE)A.μ链B.γ链C.α链D.δ链E.ε链 资料来源: HYPERLINK / www.ZiK 更多资料请登录网站,请加QQTEL:137 8381 6366,索取 23.3.着色真菌的分生孢子有几种形状(ABC)A.树枝型B.剑顶型C.花瓶型D.结节状E.球拍状 23.4.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有(ABDE)A.毛霉B.曲霉C.孢子真菌D.假丝酵母菌E.新生隐球菌 三、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免疫学 1.2.适应性免疫应答 2.1.免疫原性 2.2.抗原决定基 2.3.交叉反应 2.4.共同抗原 2.5.TD抗原 2.6.内源性抗原 2.7.外源性抗原 2.8.超抗原 3.1.免疫球蛋白 3.2.抗体 3.3.单克隆抗体 3.4.调理作用 3.5.超变区 3.6.分泌片 4.1.补体系统 4.2.补体调节蛋白 4.3.S蛋白 5.1.MHC 5.2.HLA 5.3.MHC限制性 5.4.HLA基因型 6.1.细胞因子 6.2.肿瘤坏死因子 6.3.集落刺激因子 6.4.旁分泌 7.1.淋巴细胞再循环 7.2.MALT 8.1.防御素 8.2.模式识别受体 8.3.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9.1.T细胞受体 9.2.粘附分子 10.1.适应性免疫应答 10.2.抗原提呈细胞 11.1.免疫耐受 11.2.克隆无能 11.3.克隆排除 12.1.超敏反应 12.2.变应原 12.3.免疫复合物病 12.4.脱敏疗法 13.1.凝集反应 13.2.沉淀反应 13.3.免疫荧光法 14.1.正常菌群 14.2.病原微生物 15.1.溶原性转换 15.2.突变 15.3.抗生素 15.4.专性厌氧菌 15.5.芽胞 16.1.病毒复制 16.2.顿挫感染 16.3.基因突变 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