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讲稿

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007- 9 - 27;内容提要;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占20~32%,人均用地指标为18~28㎡/人。 规模:以人口和用地规模来表示,主要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划分为三个等级。 ;住宅用地——包括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包括宅旁绿地、宅间小路、家务院等)。 公建用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建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道路用地——居住区内除宅间小路和公建专用车道以外的各级车行道、停车场、回车场等。包括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除公建专属外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的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 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通过指标平衡和控制居住区用地,是衡量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经济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居住区的环境水平,可以作为规划设计方案评定和建设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依据之一。 ;二. 居住区规划整体布局;1.片块式布局;2. 轴线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三. 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1.住宅用地规划设计要点 2.公建用地规划设计要点 3.道路用地规划设计要点 4.公共绿地规划设计要点;1.住宅用地规划设计要点; 行列式—— 日照通风条件较优越,利于管线敷设和工业化施工;但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 ; 周边式—— 具有内向集中空间,便于绿化、利于邻里交往、节约用地、防风防寒;但东西向比例较大,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漩涡风、噪音及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等。;点群式—— 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边角余地,缺点是外墙面积大,太阳辐射较大,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住宅间距;侧面间距 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 与各种层数(低层、多层、高层)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日照间距:在住宅群体组合中,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满窗日照2小时的标准。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满窗日照1小时的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居住区公建配建的主要项目及规模 公建布置形式 ◇沿街布置 ◇成片布置 ◇混合布置 ◇集约布置 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公建按照功能性质可以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等八类。 公建的配套建设最主要的是要与其所服务的人口规模相对应,才可能既方便居民使用又发挥各配建项目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千人指标——即居民每千人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千户指标——即每千户居民家庭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千户指标可以避免千人指标因户均人口变化弹性较大的不足。但对于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则不如千人指标更加合理。;沿街布置—— 街道具有购物、交通和人际交往等多种功能。街道空间的限定元素主要是各类公共建筑,通过空间的层次限定,功能组织,景观塑造等创造良好的街道交往空间。 沿街布置的形式可分为双侧布置、单侧布置以及步行街等。;成片布置—— 这是一种在干道临接的地块内,以建筑组合体或群体联合布置公共设施的一种形式。它易于形成独立的步行区,方便使用,便于管理,但交通流线比步行街复杂。;混合布置——分散和集中布置相结合,综合体现两者的特点。;各级公共设施的平均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不大于800~1000m ※居住小区级——不大于400~500m ※组团级——不大于150~200m;中小学主教学用房外墙面与铁路线的间距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270辆/h的道路间距不应小于80m。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