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袁隆平访问录.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袁隆平访问录

17* 袁隆平访问录;导入;主持人:有人算过一笔账,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发明并推广杂交水稻以后,现在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袁隆平为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天,我们荣幸地请来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袁先生,您好! 袁隆平: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呢?;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修铁路,修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jùn)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我们是很有把握的,因为我们的小面积实验,已经达到亩产900多公斤、1000多公斤,甚至1100多公斤。 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pì)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cuò)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不过,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1962年,我发现一个特别优良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我试种它,每天去观察,精心培育,种了1800株,到抽穗(suì)却大失所望:稻秆(ɡǎn)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的大,小的小。我坐在田边,感到非常失望。就在这个失望当中,我突然有了灵感,哎,这个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选用的稻种是天然的杂交水稻,有杂交优势,现在长成这样,其中必有原因。试种失败,促使我下定了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 主持人:几年前,有一家电影制片厂以您为原型,拍摄(shè)了一部八集电视连续剧。您觉得,这个电视剧里的袁隆平是您吗? 袁隆平:不太像。;主持人:哪不像呢? 袁隆平:他搞得太严肃了,不像我的个性。 主持人:您的个性是什么样呢? 袁隆平:我年纪虽然大,???性却像小孩子一样,童心不泯(mǐn)。我爱跟年轻人一起玩,喜欢开玩笑。 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去观察稻子倒伏不倒伏,观察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这很重要哩! 主持人: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除了能吃苦以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袁隆平: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yù)、新的高峰攀登。;主持人:您能说说自己取得成功的经验吗? 袁隆平:我总结自己的科研过程,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在科学上,必须一往无前。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自以为有老骥(jì)伏枥(lì)的壮志。;访谈录 “访谈录”是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它通过记者有目的提问,获得有针对性的回答,有很强的纪实感的一种新闻采访报道的文体。 ; 本文记者提了好几个问题,主要是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起因、艰辛的探索之路以及袁隆平童心不泯的个性、不断创新的精神等方面进行了采访。;主持人:有人算过一笔账,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发明并推广杂交水稻以后,现在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袁隆平为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天,我们荣幸地请来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袁先生,您好! 袁隆平:你好!大家好!;主持人:您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问您,是什么促使您从事这项研究呢? 袁隆平:我们现在13亿人口,人均大概一亩三分地;到2030年可能达到16亿人口,人均就只一亩地。我们要修高速公路,修铁路,修机场,城市要扩大,还要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可是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这是个非常严峻(jùn)的问题。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所以,我们始终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我们是很有把握的,因为我们的小面积实验,已经达到亩产900多公斤、1000多公斤,甚至1100多公斤。;袁隆平;主持人:30多年前,您还是一个偏僻(pì)农村的教师,后来,正是您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想,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 袁隆平:唉,几十年了,其间遇到的困难、挫(cuò)折、失败,真是一言难尽!不过,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1962年,我发现一个特别优良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我试种它,每天去观察,精心培育,种了1800株,到抽穗(suì)却大失所望:稻秆(ɡǎn)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的大,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