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经折校完全修正版).doc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经折校完全修正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经折校完全修正版)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 言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现代社会要求少数民族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掌握基本的规范汉字,具备汉语基本素养。少数民族学生应该重视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也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以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汉语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汉语教学的经验与教训,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借鉴相关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汉语课程。汉语课程应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汉语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 中小学阶段的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 汉语课程应培育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课程的学习,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应以培养学???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基础目标。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的能力。要切实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生活环境、文化差异和年龄特点等实际,制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实效,努力营造轻松、和谐、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通过不同内容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给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学习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在大量的汉语实践中,使学生体验、思索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律,逐步形成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 汉语课程还应注重汉语言文字自身的规律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学生对汉语运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会受到民族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影响,应将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言文字的词语和运用规律适当进行民汉对照。小学阶段可适当运用民族语言作为课堂用语,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和把握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三)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汉语课程应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应以考查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考查学生经过一段学习之后所具有的汉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汉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汉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汉语课程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而又丰富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汉语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可以采用读书、朗诵、讲故事、演讲等形式,可以利用壁报、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以及组织各种汉语活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