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汉安定郡祖厉县城址考.doc
PAGE
PAGE 9
西汉安定郡祖厉县城址考
[摘要]古城考证及郡县治所的变动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西汉时在甘肃省靖远县曾设立祖厉县和阴县,本文通过调查考证,发现西汉祖厉城遗址在今靖远县城西北五里处的城关镇(现称乌兰镇)红嘴子村的黄河边;而汉代的鹳阴县城遗址可能在平川区(以前平川区属于靖远县)水泉镇鸭沟水村的水头社东部。从西汉与匈奴在这一地区和河西地区的争夺以及郡县制在这里的推行情况,可以看出西汉政府对这里的有效管辖。
[关键词]祖厉县;安定郡鹳阴县;凉州城;会州城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05-03
汉武帝于元鼎三年(前114)从北地郡、陇西郡分置了安定郡(郡治为今天的宁夏固原),同时设置了祖厉、鹳阴等县,隶属安定郡管辖。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置祖厉县、鹋阴县。从此祖厉、鹳阴之名正式进入史册。祖厉城与鹳阴城相距七十多里,祖厉城在黄河上游,鹳阴城在黄河下游,两城防守着虎豹口与鹳阴渡两大渡口,是古代军事上的重要戍守关隘。那么,当时设置的祖厉县古城遗址在今靖远县何处?学术界对于它所处的具体位置历来存在争议,因为在靖远县这块土地上,有许多古城遗址,如鹳阴古城遗址、凉州城遗址、月河古城遗址、北城滩古城遗址、会州城遗址、麦田古城遗址,另外还有会宁关、新会州城遗址,明代的靖虏卫城遗址等。所以关于祖厉城遗址有“靖远县城说”、“平滩古城说”、“郭虾蟆古城说”、“西宁城说”、“会州城说”,等等。要确定西汉祖厉城遗址在哪里确实比较困难,笔者对这些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史料记载进行了对证、排查,得出以下结论:汉代的祖厉县城遗址可能在在靖远县城以西五里处的红嘴子村,而汉代的鹳阴县城遗址可能在平川区水泉镇鸭沟水村的水头社东部。
一、西汉祖厉城遗址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于元鼎三年(前114)置祖厉县、鹳阴县。从此祖厉、鹳阴之名正式进入史册。祖厉县又称“蹉赖县”,它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的美誉。现在,???厉县的汉代城址已荡然无存。但从大量的出土文物和有关的史料记载可以推测,从西汉至三国时期,祖厉县城遗址应该在今天靖远县城西北五里处的城关镇红嘴子村的黄河边。在此地不远处,有一个渡口叫“虎豹口”,它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是连接中原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在这里建立祖厉城,其军事、政治、经济作用十分突出。
为什么祖厉城在红嘴子村呢?理由如下:
第一,据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卷2记载:“河水东北流,经安定郡祖厉县古城西北。汉武帝元鼎五年幸雍,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即于此也。”李斐日:“音(嗟赖),又东北,祖厉川水注之,水出祖厉南山,北流经祖厉县而西北流,注入河。”由这两条记载所提供的位置可以断定,汉代祖厉县城就在红嘴子村。郦道元的记述,今人读之,多数人以为汉武帝西巡只到达今天会宁县辖境的祖厉河,其实不然。汉武帝当年西巡到达的是祖厉河畔(即今天靖远县黄河边)。因为上引中记述的“河水东北流”之“河水”,是指当时称为大河的黄河,而不是指祖厉河。黄河自今天的榆中、皋兰县流入白银市靖远县境,其流向正是东北流向。所以,西汉时的祖厉古城位于今天靖远县城以西的红嘴子村,当是确定无疑。因为《水经注》中喜欢将黄河流经的每个行政区域的一段以地名命名,比如金城段称为“金城河”,祖厉段就称为“祖厉河”。所以武帝当年“西临祖厉河而还”,是指到了今天黄河流经的西汉祖厉县的黄河边,然后才返回去了。
据考证,汉武帝西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寻找出兵匈奴的渡口。据《汉书?武帝纪》记载:“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峙,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这一记述与《水经注》所述汉武帝的西巡路线完全一致,时间也一致。当年武帝在巡幸雍州后,先登平凉崆峒山,从六盘山到固原,再到西吉,然后进入会宁境内,而后沿“土木岘河”西行到今天的朱家河、车家川,再到会宁的河畔乡,然后向北拐,沿祖厉川西北行,经会宁郭城驿,靖远大芦子乡、小芦子村,最后到了祖厉古城的黄河边。
第二,与红嘴子村接连的河靖坪东北边,1987年修建罗家湾小学,挖出汉墓数座,汉砖拱顶,“出土五铢、货泉古币多枚”,古墓虽未清理,但可证明此地可能是汉祖厉县居民埋葬之地,祖厉县城可能就在附近。
第三,在红嘴子村西之河靖坪半坡,1976年农民挖出四耳彩陶罐一个(现存靖远县博物馆);1982年修自来水蓄水池时,曾经出土许多彩陶、灰陶残片,经甘肃省文化厅文物处考证,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存,这证明红嘴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第四,红嘴子村北傍黄河,东濒祖厉川,西南依河靖坪,附近的红嘴子渡口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东段北线西去武威、南达兰州的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