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课件Convertor
社 会 心 理 学
华夏高佳怡老师串讲课件
心灵通廖先东增补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即本科目的知识框架)
函数关系
个体
个体所处情境
行为
社会行为
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提出的公式: B = f(P,E)含义:行为是个体及其
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
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
习题:勒温(K 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 )。
启蒙期
形成期
确立期
研究
方法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精神分析论
理论
流派
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学习的机制
联想: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在铃声——唾液分泌实验中提出了联想的概念。
人类可以通过联想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 。
强化: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
奖赏是正强化,惩罚是负强化,相应地,其过程是正强化过程与负强化过程。
通过对强化物进行适当的安排可使某种行为出现或不出现,不同的强化可塑造不同的行为 。
模仿:人的言语习得过程是通过模仿进行社会学习的典型事例。
个体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对榜样模仿的结果。
儿童的很多态度的获得,往往是模仿父母或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的结果。
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基本观点
1、成功命题。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奖赏的形
式可以多种多样)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4、剥夺—满足命题。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奖赏形式
单一。与成功命题不同处)
5、侵犯—赞同命题。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如果收益与代价平衡,互动得以维持;相反如二者不平衡则互动难以长期维持。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概述
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的“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
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在事物自身中。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心智、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三者的形成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为前提。
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内化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
成功命题
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
剥夺-满足
侵犯-赞同
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
“力必多”
生本能与死本能
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人格结构
本我遵循着的快乐主义原则。
自我遵循着现实的原则;
超我遵循着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参看基础406页
社会化: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终身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人类由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人类的遗传本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
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相应的心理状态。
先赋角色
成就角色
规定型角色
开放型角色
功利型角色
表现型角色
自觉角色
不自觉角色
社会角色的分类★
习题:
※54.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