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物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边人物故事.doc

PAGE  PAGE 2 身边人物故事   图片故事   怀念1968年的战友情九旬老兵讲述幸福变迁   近日,孩子在整理屋子时,翻出来几张老照片,其中,这张已泛黄的旧照,使我手持放大镜端详了许久许久,细细地辨认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逝去的往事从脑海中泛起一波一波的涟漪……   这是1968年的秋季,我们在某部队大院服役的全体车队人员的集体合影。因为当时已隐隐约约地听说中苏边境紧张、部队要有大动作,街面上悬挂着“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横幅,市里也在动员疏散人口,这次的合影更加印证了即将分手的日子迅速到来。   果然不出所料,年终隆冬时节,渐渐的有许多照片中的战友洒泪惜别,分配到各个郊区的学校厂矿和企业,还有些回到原籍的,从此如人间蒸发杳无音讯。   这些战友,都是各次战役幸存下来的优秀汽车兵,均在40上下,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及维修技术,个个都是铮铮铁骨的共产党员,上级特意经政审后选调到大院,为兵团首长服务。十年的风雨同舟怎能不留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如今,已90高龄的我,儿孙绕膝,不愁吃喝,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退休有高薪,看病有医保,非常的知足与幸福。有些政策上的待遇问题,孩子们总想找找上面,我就制止他们说:“别麻烦组织了,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你们想想,还有必要再找吗?”   今天,我借贵报一角,祝那些从战场上走过来的老战友们健康长寿,生活愉快!   口述:董发明/唐翠凤整理   青春岁月   1970年,我进北大当“工农兵学员”   1969年,我入伍进川,分配在成都军区通信总站维护连当战士,由于表现好、文化程度高(我是老三届,1967年高中毕业),被推荐到北京大学学习印度语。1970年,我成为第一批进北大的“工农兵学员”中的一员。由于“文革”我没能考成大学,没想到入伍后倒被组织上推荐上大学,而且是北京大学,我着实高兴。当时的工农兵学员,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季羡林先生专门负责我们印度语专业的讲义编写工作,大学者季羡林先生“文革”前是北大东语系的系主任、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梵文专家,当时校方专门把他从江西分校叫了回来,因此我们就有了朝夕相处的接触,受益颇深。他编的讲义,十分规范,根本就别想从里边找到错误。他一点大学者的架子也没有,一有空闲,就到我们这些解放军学员的宿舍里和我们交谈,有时还请大家去他家中做客。在我们结业离开北大的时候,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还不顾年老体弱,大老远地跑到北京站来送我们。火车开动了,他们还在月台上擦着眼泪,挥手致意。岁月匆匆流逝,如今更加怀念在北大上学那短暂的日子,也更加怀念这些大学者们。   李荣欣/文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