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远去的苕溪排工号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去的苕溪排工号子.doc

PAGE  PAGE 6 远去的苕溪排工号子   “放排喽――哟嗬嗨,嗬嗨――云闪开,雾闪开,一条青龙下山来,腾云驾雾放木排。”当我们听到苕溪放排人高金林老伯哼唱远去的排工号子,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的画图:两岸青山连绵,水流湍急,排筏冲泻而下,排上立着男人,手撑竹篙搏浪前行……   苕溪排工号子的歌词是那般直白铿锵,曲调是那般高昂激奋,节奏是那般沉稳有力,韵味是那般独特悠长!   一   浙西天目山区林业资源丰富。旧时,地处天目山区的临安、於潜、昌化三县(今属临安市)交通不发达,1934年前境内没有一条公路,运载大量山货出境主要靠放竹排、木排以及渡船。   临安境内有南、北苕溪,通太湖;於潜境内有天目溪,昌化境内有昌化江,通钱塘江。其中,在苕溪上靠放排讨生活的山民最有历史代表性。   现年86岁高龄的临安市锦北街道西墅村高金林老伯,是当年的排工,他向我们介绍,以前临安山民砍伐下木材、毛竹编成排,顺苕溪至下游出卖,之后便派生出了“放排”运输这个行当;苕溪放排以竹排为主,主要运送“黑白货”(黑货指木炭,白货指木柴)及药材、干果等山货,一张排一般可负载数千斤,也可搭载客人。   高老伯精神矍铄,谈笑间依然透着一股放排人的硬气:苕溪有许多放排的村子,西墅村地近临安县城,村人撑着排筏,载着集散物资,越激流,过险滩,追波逐浪,风雨兼程,入余杭,再至杭嘉湖,直到大上海。老人家说,那时候上海的大户富裕人家,大都要上好的黑货。   说起具体撑排的套路,高老伯更来劲:苕溪放排礼俗与昌化江、天目溪行船礼俗大致相同。过去,行船运输很有一些规矩习俗,出发前,“船头”要买一个猪头或一刀肉,煮熟了作祭祀。猪头或肉起锅,锅盖要翻转,上面平放一双筷子、一把菜刀,意思为“快到”,以求吉利平安。   行船的头篙撑出,如岸上有人呼叫搭船,船工不会理睬,称“发篙不回头,回头触霉头”。途中,船工如看到有人淹水,会伸篙去救,称“救死不救伤”。船泊昌化河桥要祭柯老相公,船过於潜青山殿要祭张天师。   20世纪50年代后,昌化溪、天目溪水路消失,新辟青山航道以船运载货物,礼俗罢免。   苕溪放排前也要祭拜河神,保佑一路顺达。祭祀品有三样:鸡、鲤鱼、猪头。“排头”带领每一个排工上香。放排每次一般都有十多个人,一人撑一张排,一张排由两帖排相连,可载八九千斤货,极有阵仗气势。   祭拜完毕,“排头”一声吼叫:“开龙门喽――”喊声在山谷回荡,惊得两岸林木丛中的野鸟扑着翅膀腾空而起。这时,溪湾潴水处有人开闸放水,一张张排像箭一样蹿了出去……   放排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发大水的时节。汛期中,温文的苕溪一变而张狂不驯。排筏在浪的峰谷间跌宕起伏,放排汉子赤裸上身,随排上下浩歌而行。   二   “乌炭白柴送余杭,赚得铜钿换米粮;养儿养囡养爹娘,靠山靠水过辰光……”高老伯的苕溪排工号子再次响起。   老话说“人世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放排的活儿全由人力操纵,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也高,不仅艰辛,而且时时伴随着凶险。放排,对每一个细节都不得马虎应付,否则就会埋下隐患,一路行去,处处有暗礁险滩,排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高老伯回忆说,他们早年放排常碰到危险。苕溪几百里水路,一路险处不断,像青山有一个深潭,平日里就是“有名堂的”惊险地、鬼门关,有次大水天在那里淹死了一个撑排弟兄。   但是,放排人上了排、启了程,就没有妥协和让步,只有毅然决然地前行。有时候,他们也会信仰根植于生活的民间神?o,不过仅作为形式上的寄托,现实中绝不听天由命,有的只是天生的倔强奋斗的精神品格。   放排时磕磕碰碰,人滑跌水中,货有些散落,那是最寻常不过的,让人害怕的莫过于“逸排”。逸排,就是散排,轻则货损赔偿,重则性命都搭上。逸排大都发生在水急拐弯处,前面山崖壁立,排筏一旦撞上非散不可,人掉到急泻而下漩涡里,十有八九难以生还。山民称这种地方为“洞”,放排人路过之后,也有祭拜一番“洞神”的。   高老伯说他目睹过一次散排,在青云石湖潭,那里有大岩石、大转弯。一次,同行的一张排从堰坝冲下去,太快,结果发生散排,所幸人无大碍。老人家说,遇到险境,放排人要全神贯注,胆大心细,掌握竹篙,方能冲出。   雨汛之后涨大水充满危险,但也是放排的好时节。高老伯说,他们放排在西墅村竹林码头下水,宜行的路段有长桥和青山杨家渡(也叫“石炮潭”)、陆坟头,开阔,平静,且深。正常的话,只消两天便可到老余杭,若是停停息息,便要四天。   杨梅湾是临安和余杭的交界地,那一带长着清一色的枪刀竹,由此而据说是强盗出没的地方。高老伯他们却没有碰到过。过了大木桥就是丁桥,再行,就是鼎鼎有名的通济桥。   通济桥下缓缓流淌着天目万山清澈之水,将古镇老余杭分为南北两半。城里城外几度变迁,不变的是南货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