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采一枝桂花献给您.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一枝桂花献给您.doc

PAGE  PAGE 12 采一枝桂花献给您   金秋时节,走在通往安徽六安独山的崎岖山路上,山野间一树一树的桂花开了。放学归来的黄瑞生和小伙伴们一起沉醉在桂花的香味里。桂树摇曳清泉般的金风,气息淡雅,满地芬芳。一场花事,一份心境,那么清爽,那么安详。一瞬间醉了心事,醉了流年,带给黄瑞生无数飘香的遐想。   后来,走出大山的黄瑞生听说家乡大别山区流行着一首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那乡音是那样熟悉,“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从小就喜爱桂花一下子就从心眼里喜爱上这首歌,歌名浪漫,歌词精彩,曲调富有民歌味,他竟然记住了这个旋律,直到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和战友们闲暇时比拼谁会的红色歌曲多,竟然无师自通地轻轻吟唱出来,还靠它引来“啧啧”赞叹。在他的心中,自己就是一棵伸枝长叶的桂花树,根儿深深地扎在故乡的黄土地上。   在黄瑞生的心中,最喜爱喝家乡的茶叶,与六安瓜片结下了不了情。当年的一代名将叶挺将军,最爱喝的茶也是“六安瓜片”,最有意思的是,他不仅自己爱品尝,还送给别人品尝周恩来第一次喝的“六安瓜片”就是叶挺将军送的……黄瑞生长大后参加党的地下活动,离开家乡再没有回去,几回回睡梦中,依稀飘香六安瓜片香。   六安的山啊六安的水,山山水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英雄的儿子――黄瑞生。   八月酷暑,好热的天。1904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独山镇黄涧河沙家湾一户殷实农家。喜鹊报喜,有生贵子,父亲黄先举听说妻子吴氏生了个男儿,当即报请身为私塾塾师的老父亲为新生儿起个名字。老塾师根据生辰八字,赐名黄人祥,字瑞生。   许多年过去了,家乡人还叫他黄人祥。但他自己最喜欢的名字还是黄瑞生。走上革命道路后,因为地下斗争需要,他还曾用名黄瑞绅、黄子仁、黄瑞卿、王振荣、张姓。他在自传中写道,自己在兄弟姐妹六人中排行老四,10岁始在家乡黄家祠堂私塾读书。祖父黄光雨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私塾塾师,祖母戴氏,一生操持家务,喜做善事,在当地颇有善名。父亲黄先举,兄弟三人,还有一个姐姐,嫁给当地一胡姓农家。母亲吴氏,独山观音洞人,目不识丁,在家孝敬公婆,拉扯子女。青年时代,黄先举在黄玉堂茶行当管账员,数年后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夫妻共生育六个子女……后来,黄瑞生的亲人们才懂得,他改了那么多的名字,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保护家人。直到他光荣牺牲,敌人也没有弄清他的真实身份,不知道他是谁,更不知道他是哪里人。而他的亲人也不知道外出求学救国的他在哪里……这个谜一直到解放后才真正揭开谜底:1950年,经皖北行署批准,黄瑞生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时,那个叫黄人祥的青年已于20年前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生命定格在永远的26岁!   黄瑞生走了。黄瑞生没有走。远山如黛,近水如画,潺潺流动,向无尽的游人叙说着黄瑞生的故事。朝迎旭日,暮送晚霞,置身其间,让人觉得这位有着书生情怀的人不曾走远。家乡的乡亲们都知道文文静静的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上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兄弟姐妹中大都读了三四年私塾,便弃学耕田,一直在家中务农为生。全家就供养黄瑞生一人读到了大学。黄瑞生是沙家湾村的第一个“文曲星”大学生,几十年来,一直被村里人引以为豪。   自小勤奋好学的黄瑞生先在村里的私塾师从塾师黄人柱学习,而后去离家二三十里地的骆家庵和石婆店忠义祠跟随黄庭楷塾师读书。沉默寡言的他细心谨慎,学习用功,品行端庄,深得几位塾师的钟爱。   14岁时,黄瑞生听说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以下简称“三农”)在六安创办,遂与在忠义祠同塾读书的张月潭、黄先进、赵萃如等一起报考,所幸全被录取,被编在农科预科学习。从此,他们一起开始步入接受新文化教育的崭新天地。   “三农”是由安徽教育界进步知识分子朱蕴山、桂月峰、沈子修等当地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所聘教师多为思想进步、虔诚爱国的热血青年,如阿英(钱杏?)就曾在这里任教。在朱蕴山、钱杏?等人的教育影响下,黄瑞生耳濡目染,思想进步很快,由一个沉默寡言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个热血沸腾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青年。   “五四”运动爆发后,黄瑞生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为了斗争的需要,“三农”成立了学生会,表现突出的他被推选为“三农”学生会副会长,以后又参加了沈子修、桂月峰等发起组织的县农会,成为农会会员。他和学生会会长翟其善以及学生会成员桂尊夏、吴岱新、余朝铎、鲁味生等一起,积极组织学生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内除国贼,外争国权”、“打倒列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口号。   为了使这场反帝反封建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黄瑞生牵头发起组织六安学生联合会。六安学生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六安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此,六安的学生运动就像熊熊烈火,以空前的规模和广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