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卢崇汉从我的嫡传之路看现今的中医教育.doc

卢崇汉从我的嫡传之路看现今的中医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卢崇汉从我的嫡传之路看现今的中医教育

卢崇汉:从我的嫡传之路看现今的中医教育 内容摘录自《名老中医之路续》第411—429页 作者简介:卢崇汉(1947~ ),男,生于成都,祖籍四川德阳,世代业医,祖父卢铸之师从清末著名医家郑钦安先生,临证畅扶阳理路,善以姜、桂、附起沉疴顽疾,于川中乃至全国皆享盛名,继开卢氏火神一派。幼年即从其祖父习医学文,直至祖父去世,达十余年之久。祖父谢世后,又继从其伯父卢永定习医。卢永定乃卢铸之之子,卢氏火神派第二代传人,亦为川中名医。因师从祖、父二辈,尽得心传,故19岁即其医名,时有“小火神”之称。26岁前往江苏新医学院(南京医学院与南京中医学院合并)学习,于此期间因屡愈顽疾,声名大振,一时,其医名、医术于南京街头巷尾传为佳话。为继承家学(时其伯父尚在),新医院毕业后即返回四川成都。数十年来,于家学之外,不忘思求经旨,将卢氏之学术光大发扬。擅以扶阳为本,以姜、桂、附为用,对诸多疑难病症,如肿瘤、血液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眼科疾病等,疗效卓著,被众多病患视若神明。临证教学之余,近年尚应邀两广讲学,影响播于海外。代表著作:《扶阳讲记》。 嫡传篇 “扶阳学派”传至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郑钦安先生是被公认的创始人,但追溯源头,则不能不从郑氏的老师刘沅止唐先生说起。 祖师 刘沅 ,字止唐,四川双流人,生于1767年,卒于1855年,是清代通儒,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清史稿》里有对他的相关记述。刘氏于乾隆五十七年中举人,道光六年授湖北天门县知县,由于不愿外任而改为国子监典簿,后从成都双流县移居至成都市醇化街,因其住宅内栽有大槐树一棵,故称其为“槐轩”。止唐先生每日均在槐轩给门人讲学,故他所创立的学说被称之为“槐轩学说”。刘氏全面地肯定儒家学说,并能适当地接受佛道二家之学,他的儒学根底非常深厚,后来编撰群经,留下大量著作,其著作均收进《槐轩全集》,共三千万字之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三经恒解》和《孝经直解》,所著的医书包括《圣余医案》、《医理大概约说》、《活幼心法》等。刘氏行医的情况之所以不见于经传,是因为他并非靠行医度日,为医固然能救人活命,但他更视行医为一种雅事,相当于票友,一些京剧的票友比很多艺术家水平还要高呢!就是这样的一位大鸿儒,培养了郑钦安先生这位一代名医――伤寒南派的代表。 太师爷 郑钦安 先生,名寿全,生于嘉庆九年(1804年),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祖籍安徽,生于四川,祖父做官来到四川,十六岁时随父在四川邛崃县定居。郑氏自幼勤读经史,于嘉庆末年中秀才,后来弃举子业,拜止唐先生门下学医。先生在刘氏的指导下钻研《黄帝内经》、《周易》、《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这为他日后对经典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后来说他是穷究三十余年,对经典的学习从未放松,最终才悟出了经典的精髓。郑氏年少即学有所成,当时在成都行医,屡起沉疴,名声很快传遍川滇一带,自此一直在成都悬壶济世,讲学授徒,成为川中一代名医。郑氏在临证上善用大剂量姜、桂、附等辛温之品,而且用量惊人,每每以两计,与一般医生有很大分别,故当时被称为“姜附先生”,甚至有人称其为“郑火神”,因此后来的人把郑氏这一门善用温热药的学派称为“火神派”。 郑氏融汇《内经》、《周易》、《伤寒论》等经旨,先后在同治八年及十三年出版了《医理真传》及《医法圆通》,提出“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辨证不离伤寒六经”、“治病重在扶阳”等重要观点,这些观点都是在临床上得到验证的。在《医法圆通》刊行后二十年,《伤寒恒论》问世,这是郑氏为《伤寒论》所作评注,他不拘泥前人之说,而是结合临床实际,注释仲景的原文,大胆创新而不离经旨,充分发挥了仲景的扶阳思想。郑氏这三部著作,曾多次刊印,传世的版本有三十多种,就医书来说,在当时实属罕见。《伤寒恒论》出版后,晚年的郑氏并未停止对经典之研究,对医理的追求仍是孜孜不倦,扶阳思想在其晚年之时愈趋成熟。我祖父卢铸之是郑氏晚年所收弟子,他继承了郑氏晚年成熟的扶阳思想,故真正要研究郑钦安完整的学术思想,就必须从我祖父卢铸之身上入手。 祖父 卢铸之 ,字禹臣,号金寿老人。光绪二年(1876)生于四川德阳的一个中医世家。少年之时,跟随止唐先生的学生颜龙臣学习医文,并中秀才。但祖父觉得八股文并不能济世救国,故弃举子业,潜心习医。颜龙臣是我祖父的姑爷爷,是清末的举人,与郑氏又是同门师兄弟,且交往甚密。本着易子而教的原则,颜氏把我祖父携至成都,拜当时在川中已经很有名气的郑钦安先生为师。入师门后,郑氏要求祖父反复研读《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经典,并以《医理真传》及《医法圆通》为教材向祖父传授医理;因其时郑氏已年近九十,故《伤寒恒论》的刊行,祖父亦参与了整理工作。这样,祖父跟师学习,与师同吃共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