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一讲.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第一讲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研究人对世界的审美创造与欣赏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是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即审美学。 东汉时代许慎在说文中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故从大”.说文羌云:“大,人也”.大部又云:“大象人形.”所以“羊大为美”也就是羊人为美. 二、美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上的美学 (1)、西方美学古典阶段 时间: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特点:强调真善美的统一;美与善的一体性。 主要学者学说: 毕达哥拉斯:“和谐与比例” 苏格拉底:论美和善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亚里士多德:《诗学》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学的附庸 《大希庇阿斯篇》 古希腊诡辩家希庇阿斯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 “使每件东西美的就是恰当” “美就是有用的” “有益的就是美的” “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美是难的” (2)、中国美学古典阶段 时间:从先秦两汉到近代王国维之前 特点: 由朦胧逐渐走向清晰,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据《国语》记载,楚灵王筑成了华丽的章华台,非常得意,便对他的臣子伍举说:“台美夫!” 伍举回答道:“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以其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月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强调美与善的联系 主要学者学说:诸子百家 孔子:“诗论” 孟子:“充实之谓美” 老子:“美善相依” 庄子:“虚静恬淡” 《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 孔子仁学美学 “尽善尽美”: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 (《论语》) “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 对艺术的审美标准: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兴”、“观”、“群”、“怨”: 子曰:“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于识鸟兽草木之名。”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老子美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 从战国后期开始,美学问题深入到了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各个艺术领域 文论: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白居易、苏轼的诗论和文论,严羽《沧浪诗话》,叶燮《原诗》 乐论:荀子《乐论》、公孙尼子《乐记》、嵇康《声无哀乐论》 画论: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名录》等 剧论:李渔的《闲情偶寄》等 书论:孙国庭《书谱》、张怀谨《书断》 中西方美学古典阶段的特征: 初步和比较零碎地提出了一些有关美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和范畴,并做了一些尚不彻底的回答;对美的思考往往同人们对社会人生的哲学、伦理直接联系在一起,“美”与“善”常常混为一谈。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 主要特点:完成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构建 代表人物: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Aesthetica》(《美学》第一卷) 1750年标志“美学”学科的诞生 康德:提出有关“审美判断力”的问题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三)现代美学之路 西方 哲学方向:叔本华的生命意志美学、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胡塞尔现象学美学、维特根斯坦语义分析美学等 心理学方向:费希纳实验美学、普斯移情说、谷鲁斯“内模仿说”、布洛“心理距离说”、20世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荣格原型学说、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艺术社会角度:格罗塞、丹纳、罗斯金以及符号论美学、接受美学、系统论美学 中国 开端:梁启超、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以及鲁迅代表了中国近代美学自觉建构。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 主观论美学(吕荧、高尔泰) 客观论美学(蔡仪——“美是典型”) 主客观统一论美学(朱光潜) 实践美学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