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教义学的体系与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车浩.ppt

被害人教义学的体系与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车浩.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被害人教义学的体系与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车浩

北京大学 法学院 车浩; 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 罪刑法定原则也是工具性思考 只有追求合理有效地保护被害 人的目的,惩罚犯罪人的手段才是正当的 以人为中心展开的思考;第一步:什么是“被害人”教义学? 1. 从刑事政策领域中抽离 符号化的、不露面的被害人 现实的、具体的被害人 2. 从犯罪学领域中抽离 犯罪人 “行为” 行为人 被害人 “法益” 法益主体 ;第二步:如何构建被害人“教义学”? ——四组观念工具作为体系支柱 1. 法益主体与法益支配权 2. 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 3. 自我答责与最后手段性 4. 被害人的应保护性与需保护性;(一)法益保护(法益侵害说) 法益主体:明确具体的被害人(包括法人) 范围:人身、财产、自由、名誉等 哲学基础:个人主义、自由主义 ???二)规范保护(规范违反说) 规范主体:社会(国家) 范围:维系社会存在及利于政府治理的规范 哲学基础:社会理论、社群(共同体)主义;(一)不法与责任的区分 存在论根据:法益侵害 不法 评价的视角:被害人 存在论根据: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 责任 评价的视角:行为人;(二)从被害人角度评价不法的具体展开 1. 结果不法 2. 行为不法 3. 不法内涵的消减 基于自我决定权的被害人同意 基于自我答责的被害人自陷风险 基于最后手段性原则的被害人应保护性降低;自我决定权排斥家长主义的干涉 家长主义对自我决定权的制约 自我决定权需要家长主义的护航 家长主义不能提供无限制的保障 ;(一)以“人”为中心构建二元论的法益观 人格法益:支配权内在于法益(一体模式) 财产法益:支配权外在于法益(分离模式) (二)财产法益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工具 1. 合理安放“数额较大”的位置 2. 有效限缩构成要件范围 3. 为“财产损失”的判断带来新的理解;(三)以对法益主体的支配权侵害类型作为指导观念,重构财产犯罪的体系 回避被害人反抗型:盗窃罪、抢夺罪 压制被害人反抗型:抢劫罪 利用意思瑕疵型:诈骗罪、敲诈勒索罪 僭越权限型:侵占罪 毁减支配意思型:毁坏财物罪 ;(一)被害人的应保护性 扒窃 持枪抢劫 不法原因支付的诈骗 (二)被害人的需保护性 盗窃或诈骗近亲属财物 被害人有过错的死刑判决;(一)人身犯罪 侮辱罪与侮辱妇女罪的区分 强奸罪 杀人罪 (二)财产犯罪 被害人同意与盗窃罪;被害人压制与抢劫罪;被害人处分与敲诈勒索罪;被害人怀疑与诈骗罪;被害人视角下的“持枪抢劫”;被害人监控下的盗窃罪既遂问题;被害人无意抓捕时的“转化抢劫”;从受骗者与被害人的关系看“三角诈骗”的认定;被害人的占有意思和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分等等。;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