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科幻的歧路森林网路阅听的新可能.doc

文学与科幻的歧路森林网路阅听的新可能.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与科幻的歧路森林网路阅听的新可能.doc

PAGE  PAGE 16 文學與科幻的歧路森林:網路閱聽的新可能 柯喬文 在西元2005年的近未來世界,全球網路架構在遭遇Pluto kiss(冥王之吻)的破壞性恐怖攻擊事件之後,一直呈現停擺的癱瘓狀態。 ──hack//SING 駭客時空 問題意識:「網際文本」的想像 發生在2005年12月24日的虛擬界的「冥王之吻」,後來造成現實界的動盪,這個源出於科幻動漫的故事,類似末世預言的網路事件,可以視為文學的隱喻,沿此探針未來的發展,首先回顧「文學」(Literature),其傳統書寫的生產與傳播,係由作品、作者、讀者與社會關係所組成,「作品」一項,由於時代的滋衍,又分殊為各種文類,過去,這些文類,通過文字做為載體,後以雕版、活字等印刷媒體進行傳播,而得以與作者、讀者間,發生關係,如今,媒體從平面而立體,形貌的變幻無常,更深的思維,當是尼葛洛龐帝開章明義,直指思考「原子」與「位元」間的差異(美)尼葛洛龐帝(N.Negroponte):《數位革命》(Being digital,1995),齊若蘭譯,(台北:天下遠見,1995年12月初版),頁13。 ,印刷媒體是以原子的方式進行傳播,而數位時代,是以位元方式,進行流通,但,時至今日,多數人仍是以原子思維,面對數位的變革。 「位元」(bit,binary digit),在近年來的開疆闢土中,深刻地出現各種改變,過去,文字的排列組合,仍架構在單一平面,故事的隱喻,要在此一平面上,被閱讀被解碼,今日,文字被數位化以後,成…等位元方式排列,於是,「多媒體」等的出現,面對文字被裂解與重組後,雜混視覺、聽覺的理解/誤解,讓文學從書寫與口語的大路,有了徘徊轉向的複雜歧路。 既然,未來新事物,都有可能以「數位存在」(being digital)的方式出現,那麼可以預見的,網路(Internet)上的文學作品,就不可能如目前所呈顯的,僅是將文字/文學,從印刷紙本,改放置在網路平台上,勢必有本質上的轉變,也就是進入數位世界中,聯帶會產生閱讀行為與心理的改變。 衡諸各項文類與次文類中,「科幻」,作為西方晚近的新興創作,與相關藝術形式的派生,最能與科技進展、人類存在處境,產生有趣的激盪與交鋒;「想像」,作為文學與科學間橋樑,讓兩者的發展相互提攜,從第一部公認的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S.F.):《科學怪人》(Frankenstein,1818)開始,作者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在前言中,提示了想像所本,在: 這本小說據以展開情節的事件(譯案:以人工造人),達爾文醫生提議過, 德國有些生理學家也發表過同樣的想法,認為不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位富有實驗精神的達爾文醫生,在《科學怪人》第二版中,再度被提出,並深有寓意道:「也許終有一日,我們有辦法讓屍體復活;電學讓我們對這樣的事有想像的空間: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夠製造生物的各個零件,組合之後,最後賦予生氣」 《科學怪人》中,所提及的達爾文醫生(Erasmus Darwin,1731-1802),或許深刻地影響其孫子Charles Darwin(1809-1882),關於《物種原始》(1859)的見解。以上文字與說法,參見:(美)喬治?戴森(G.Dyson):《電腦生命天演論:人工智慧的演化》(Darwin among the machines: the evolution of global intelligence,2001),王道還譯,(台北:時報,2001年2月初版),頁42-52。 ,隨後,科幻佳作迭出,但始終有科學、社會等現實世界,作為參照,相互螺蜁發展,如十九世紀中期,結合大砲與高性能火藥,凡爾納的《月界旅行》(De la terre à la lune,1865),便藉此用以推進登月的火箭,二十世紀中期,艾西莫夫則在《無可避免的衝突》(The Evitable Conflict,1950)中,寫到人被電腦宰制的可能。 因此,就如麥克魯漢提出「估量任何一種環境性的新技術所帶來的衝擊的最好辦法,就是注意到舊的技術的經歷」(加)麥克魯漢(M.McLuhan,1911-80):〈視野六五〉(演講稿),原出於《美國學人》(The American Scholar,1966),轉引自艾利克?麥克魯漢(Eric McLuhan), 法蘭克?金格隆(Frank Zingrone)輯:《預知傳播紀事:麥克魯漢讀本》(1995),汪益譯,(台北:商務,1999年12月初版),頁89。 ,接著以希臘神話中,關於珀爾修斯(Perseus)通過鏡子,迴避蛇蠍美杜莎(Medusa)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