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读的异化_西学影响下的针灸理论演变_李素云.pdf

解读的异化_西学影响下的针灸理论演变_李素云.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的异化_西学影响下的针灸理论演变_李素云

解读的异化——西学影响下的针灸理论演变 李素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理论与方法学重点研究 室,北京,100700) [摘 要] 受西学东传影响,明清至民国是我国针灸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转型时 期。中医医家和学者们受西方思想观念和生理解剖等医学知识的影响,对针灸理 论的解读较之传统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称之为异化,这 种 异 化 的 解 读是促 使针灸理论认识由传统向近现代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这一时期针灸理论 解读内容、方法上的具体变化进行系统整理研究,以 呈 现 其变化的客观面貌和特 点。 [关键词] 针灸;理论;解读;异化 中医学是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学科,对中医经典的解读与阐发是中医 学术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以 往 对经典的解读一直遵循中医学术内部固有的逻辑 性和精神价值,明末清初以来西学的传入打破了这种学术稳态,受西方思想观念 和生理解剖等医学知识的影响,人们对针灸理论的解读较之传统形式发生明显变 化,这是西学影响下针灸理论产生的主要演变,本文称之为异化。中国中医科学 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曾说过,“现代中医与古代中医的差异甚至不小于中医与西 医的差异”,而正是明清至民国对针灸经典理论的异化解读构成了针灸学术古今 之变的中间桥梁。 “理解的本质并不在于对过去事物的复制,而在于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性的沟 通。理解不是一种单纯重构的过程,而始终是一种创造过程。[1]”对中医经典的 解读也是对经典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它受认识主体(即诠释者)的出身、家庭、 知识背景、文化特点、思想方式、精神品质以及时代背景、问题意识等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无形中规定了理解者和诠释者对待文本意义的精神旨趣和解读方法, 而传入的西学势必影响到以上一些方面。首先,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学习改变了人 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也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方法;另一方面, 面对西方医学带来的强大挑战和冲击,中医学术群体必须做出一定的回应,或参 400 合西医重新认识、阐发中医医理,或借助西医方法改进、发展中医。因此,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借助西医知识对照、比附、阐释针灸理论内容成为研究重点,从 而导致人们对针灸理论的解读从语言表述、思维方式到研究方法均产生了明显变 化。本文主要从解读内容、方法两方面进行叙述。 1 解读内容变化 西方解剖、生理、生化、组织细胞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呈现给人们关于 生命科学的另一番图景,当西方医学进入东方人视野,另一扇全新的认知人体奥 秘的窗户被开启。当西方血管、神经与中医“脉”、“经脉”,西方血液循环与经脉 营卫气血循行,西方局部解剖与针灸腧穴等碰撞、相遇,直观、形象而实证的西 医知识成为重新理解、认知针灸理论极富吸引力的参考。 1.1 用血液、神经系统等比附经络系统 针灸经络理论、腧穴理论中有很多貌似客观形态的特殊概念,如十二经脉、 络脉、奇经八脉、经筋等。西方客观而精细的解剖知识传入以后,中医医家积极 借鉴它们以解释这些概念。清代医家王清任,曾亲自解剖尸体以寻找经络的对应 结构,《医林改错》一书他认为经络是人体一组行气的管道,即气管,实际上是 尸体上已经无血的动脉管。他还详细叙述了经络系统由卫总管、气管、阳络、丝 络等组成及其联络、运行规律。陈定泰受王清任影响,在《医谈传真》一书采用 动静脉血管与经络对照,提出“二经二络”观点,仿效王清任用营总管、卫总管阐 发经络实质。朱沛文在《华洋藏象约纂》一书则认为西医肉筋(肌肉)相当于中 医经筋。清末民初,“神经”这一解剖结构逐渐受重视,张锡纯较早将经络与神经 联系起来互参,认为督脉为脑髓神经之根;杨如侯也认为督、任脉分别为植物性 神经、动物性神经;余云岫则认为《灵枢》经脉本义皆指人体深部动静脉;承淡 安也用神经、血管、淋巴管等结构直接对应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认为十二经 脉运行气血实质为神经生理功能;章太炎、刘野樵等则从动静脉、淋巴管、甲状 腺、肾上腺等多种器官组织中找寻奇经八脉的对应形态。 1.2 用循环、呼吸生理对应营卫循环 心血运动论、血液体循环、肺循环与呼吸运动等是西医生理学中非常重要的 内容,这 也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