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歌二轮之描写手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二轮之描写手法

诗歌二轮之描写手法(事物、景物) 领悟高三的胜利密码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塑造事物形象的方法: (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形、声、色、味、动作等)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其他物、环境、人等)的手法。 例: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手法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寂静烘托出鸿的孤。 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愤寂苦之情。(从“虚实结合”“比喻”“象征”“衬托”等角度分析,也可。)如拣尽寒枝不肯栖: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详解: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通过动作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练习: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6分)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5分)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六出玉盘金屈卮①,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②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醵③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卮:酒杯。②水沉:沉香木。③酴醵(tú mí):花名。 这两首诗共同表现了水仙花的哪两个特征。(2分) 4.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5分) 塑造景物形象的手法: 四个结合:动静、虚实、正侧、点面 三个角度:(观察)远近、高低、俯仰;(感官)视、听(视听结合)嗅、味、触(多感官描写)、通感;(描绘)绘形、绘声、绘色 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 六种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衬托(正/反)、双关 例: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手法分析:①远近结合。“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视听(动静)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拟人,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详解:开篇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想借旅游来纵情山水,消除俗虑。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