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3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

5.3 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水推动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演化、形成与发展 水域生态系统维持全球物质循环、水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全球气候。 ;全球海洋水量13.5×108Km3,占地球总水量的97.41%。 陆地水体量为0.36×108Km3 仅占总水量的2.59%。其中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水体(冰川、冰盖)和深层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99%以上。 直接供人类生活与生产需要的河水、湖水和水库等的水量只有1.01×105Km3。 20世纪初,世界上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自然河流;保护水资源,维护陆地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5.3.1 河流生态恢复的原理与方法;一、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功能 河流的功能:正面和反面 河岸带生态功能 廊道功能 缓冲带功能 河岸缓冲带是指直接生长在河岸的林地、灌从或草。 护岸功能;二、人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渠道化表现;;;河流退化的主要原因:筑路和建坝、疏浚、水土侵蚀、充填、河岸放牧、农业开发、工业点源污染、伐木、采矿、过度捕鱼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产生的影响:河流坡、坝、堤的侵蚀;河道填塞,淤泥沉积,洪水泛滥,断流;水流速度和流量下降,水资源短缺;水中溶解氧浓度下降,浑浊度加大,悬浮质数量增加,营养(N和P)富集,水质变差;水体生境质量变差,生境异质性、河流与外界的通道、生境面积及河滨河道植物均减少,水温变幅加大;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死亡率增加,初级和次级生产力下降,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变,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四、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和内容;;;修复 部分地返回到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 增强 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创造 开发一个原来不存在的新的河流生态系统,形成新的河流地貌和河流生物群落。 ;;河流生态恢复的内容;河口地区的恢复 由于河床疏挖造成盐水上溯,使鱼类产卵场减少,并对盐沼产生影响。 河漫滩、河岸带的恢复 已被开发利用,甚至消失。 湿地的恢复;五、河流生态恢复的原则;多目标兼顾原则 生态功能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资源保护原则 保护两岸现有水系、湿地、漫滩以及河岸带等资源。 景观设计生态原则 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和水文特征, 保护生物多样性, 增加景观异质性。;尊重自然、美学原则 恢复过程中,要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保留原河道的自然线形,运用自然材料和软式工程,强调植物造景,不主张完全人工化。更要避免截弯取直,防止留有大量的生硬的人工雕琢痕迹。 可续发展原则 恢复自然水体和冲积机制 恢复自然河流形态 恢复自然河岸带植物群落 恢复乡士的水生动、植物;六、河流生态恢复的方法;改善网络连通性 通过增加河漫滩洪水脉冲的持久性来改善河流侧向的连通性,从而实现河流的生态效益。 内溪流快速恢复措施 工程措施 采用流量导向板与小型水坝、脊或者风向标,进行基地恢复与水潭-浅滩重建。 设置鱼巢等;地貌重建 在某一河段构建新的地貌。;今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需要注意的问题;5.3.2 湖泊的生态恢复原理与方法;一、湖泊结构及人类的影响; 人类影响;二、湖泊恢复的基本原理; 优势大型植物缓冲机制 固定营养物能力强。 沉水植物的增加会减少沉积物的再悬浮,减少再悬浮过程中所释放的营养物。 促进脱氧,减少湖中N含量。 沉水植物的遮蔽,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浮游植物的数量。 沉水植物通过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从而减少沉积物的再悬浮。 大型沉水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化学作用机制 湖底沉积物在营养负荷高时聚集了大量的P,形成了一个营养库,这些P可通过化学作用不断释放。因此,当湖泊总P负荷已降到足够低时,富营养化状态将得到改善。; 生物作用机制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湖泊P负荷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肉食性浮游鱼类和底栖鱼类的作用 食草性水鸟的取食作用 ;三、湖泊恢复的生态调控; 物理化学措施; 水位调控措施; 水流调控措施; 生物操纵与鱼类管理;成功事例:; 大型水生植物的保护和移植; 适当控制大型沉水植物的生长; 蚌类与湖泊的恢复;四、温带富营养化湖泊生态调控过程;五、湖泊“生物操纵”管理措施;鱼类管理的技术与策略 了解各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加强对幼年鱼类的控制和评价。 采用主动工具捕获被动鱼群(聚集地)。 采用被动工具捕获主动鱼群(迁移鱼群)。 削减鱼类主要依靠当地受训居民。;采用围网或袋网捕鱼比刺网费用低。 小湖比大湖费用高。 一些便宜工具,如渔网、长袋网和当地渔民发明的工具也很适用。; 我国问题: 湖泊面积缩小和破坏问题 对策: 控制污染、退田还湖 ; 六、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效果评估;结构特征;整体标准;Thank you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