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七章 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doc
第二十七章 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
(一)金属有机化学
?
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汇成一股洪流,成为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界限,金属有机化学已成为有机化学主流之一,它的发展又与理论化学、合成化学、催化、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等交织在一起。
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凡是化合物中含有碳—金属键的都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言而喻,根据我国化学名词命名法,凡有金字偏旁的元素与碳成键的化合物当属于金属有机,而有石字偏旁的元素(类金属)如硼、硅、砷与碳成键的化合物,根据《Comprehensiv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一书,亦搜罗在内。
1.历史回顾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现很早,第一个Zeise盐K[(CH2=CH2)PtCl3],发现于1827年,第二个是cocodyl[(CH3)2As-As(CH3)2],发现于1837年;但前者的结构则在发现后100多年才得到阐明,后者在发现的当时曾被当作是自由基[(CH3)2As·]。Zeise盐的发现使化学家迷茫,但卡可基的发现受到大化学家贝采里乌斯的热烈欢迎,认为证实了他的“基团理论”(radical theory)。不幸的是,本生在他研究高毒性卡可基化合物时,因一次爆炸失去了一只眼睛,并两次几乎因砷中毒死去。
英国化学家弗兰克兰(Frankland,Sir Edward,1825—1899)是最先研究金属有机分子的人。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有机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如碳、氢、氧、氮、硫、磷等,只有在蛋白质的大分子中有少数几个例外。本生前进了一步,他研究了含半金元素砷的有机化合物。弗兰克兰接下去搞,制备出小的有机分子,像锌这样真正的金属原子构成了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1850年的事,足以使他于第二年在曼彻斯特的欧文大学获得教授职位。
由于发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才可能在半世纪后出现像格林尼亚反应这样重要的有机反应。再则,由于这些化合物的出现,导致弗兰克兰在1952年发表了原子价学说,即每一种原子和其它原子结合时,其能力是一定的。
有机钠是法国化学家武兹(Wurtz,Charles Adolphe,1817—1884)发现的。1855年他提出用金属钠作用于碘??烃,以获得长链烃的方法最为世人所知(武兹反应)。
德国化学家菲蒂希(Fittig,Rudolph,1835—191O)的名字因武兹—菲蒂希反应而令人怀念不忘,这是将武兹反应略加变化以合成烷基芳烃化合物的反应,其中间产物也是生成有机钠。
加特曼(Gattermann)—桑德迈耶(Sandmeyer)反应(1890)是用新沉淀的铜粉促使重氮化合物转变成另一种苯衍生物的方法。也是利用烷基铜的良好反应性能。
2.20世纪前半期
1901年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Grignard/Fran Cois Auguste Victor,1871—1935)发现了一类重要的有机镁试剂——现称格林尼亚试剂而与P·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共享了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
将有机镁化合物应用于有机合成的想法并不是格林尼亚首先想到的。1898年法国化学家巴比埃(Barbier)利用已知的扎依采夫反应将天然的甲基庚烯酮转化为二甲基庚烯醇,试图用金属镁代替金属锌,并将它应用到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中。1899年1月巴比埃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报道了这个反应;但是由于实验结果未能令人满意,工作未能进行下去。正在这时,格林尼亚需要一个博士论文题目,巴比埃便让格林尼亚对这个题目继续进行研究,很快发现反应结果无规律,产率也不能令人满意。于是格林尼亚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了有机镁化合物的分离工作。
有机镁化合物在文献中已有报导。1888年L·迈尔(Meyer)和他的学生进行了有关研究,发现了有机镁化合物的强烈反应活性,但由于这些化合物的难于制备,并且易于燃烧和在惰性介质中溶度低,因而妨碍了有机镁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格林尼亚研究了有关文献,发现弗兰克兰(1859)和J·万克林(Wanklyn)曾把烷基锌保存在无水乙醚之中,既避开了同空气接触燃烧又保留了活性。格林尼亚在实验日志中写道:“我发现当加热镁屑和异丁碘时,镁很快发生反应;但如果在反应开始时,加入无水乙醚,反应继续激烈进行,镁迅速溶解,同时生成很少量的棕色沉淀。如果用溴化物代替碘化物,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但仍很激烈,并且在无水乙醚中进行得很好。我并没有把所生成的异丁镁分离出来,因为对我所研究的目的来说,分离并不是必须的。”这就是关于格氏反应的第一份报告。
格林尼亚用镁和有机卤化物在醚溶液中混合,获得了RMgX型化合物,其中X是卤素(氯、溴、碘),R是有机基。这些格林尼亚试剂的用途极广,这使合成大量不同类型的化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