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目标检测(下)·答案与解析2014、12》
PAGE
PAGE 35
高一(下)经济文明·目标检测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1.C【解析】所列选项中,B、D两项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状况,A、C两项反映商朝社会状况,但是A项反映了商朝的政治,不合题意。C是甲骨文中的“田”字。
2.D【解析】神农氏不仅仅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更重要的是他遍尝百草,选育了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就反映了农业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3.C【解析】从材料中铁农具所占全部铁器的比例——63.5%,可以明显看出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材料只讲到了铁农具的数量及比例,并没有讲到其制作技术,D项与材料无关。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由题干中的“韩国”,可知是指战国时期,而铁器在春秋时期就已开始出现,故A项不对。
4.C【解析】工具的不断改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夜绩麻”、“耕田”、“学种瓜”等信息,反映出当时的耕作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C 【解析】从题干中“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可知该书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耕作技术、选种技术、育种技术,也即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多个环节,故说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A、D项只是材料中提到的一个环节,故A、D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不存在因地制宜问题,故B项错误。
7.D【解析】图片中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8.D【解析】“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大意是说:善于劳作、改善耕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才能尽地之利,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大意是说:用地力旺盛,草本就长得茂密,一亩的收成,就相当于中等四五亩的产量,因此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关于开发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即“地无遗利”的思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9.C【解析】“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活状况,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故选C项。牛郎、织女是虚构的神话人物,D项错误。
10.D【解析】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戊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根据题干中的“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因此可以判断出生之年为乙酉年。
11.【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从《犁耕图》和《五谷六畜》图归纳出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征;从《夫妻双双把家还》归纳出“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和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要从“利”和“弊”两方面去分析。
【答案】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农业技术的主流是精耕细作。
(2)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分工简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较少有商贸交流。
(3)利:较稳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弊:比较脆弱,具有封闭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自给自足,较少进行商品交流,不利于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流,特别是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A【解析】图片反映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故选A。
2.C【解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体现的是西周的井田制,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由此可知,答案为C项。
3.B【解析】题目有两个限制条件,一个是秦汉时期,一个是反映“租佃关系”,根据“租佃关系”可以排除A、C两项。而D项可以看出佃农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并能取得实际利益,最早应该发生在明代,综合这两个限制条件只能选B。
4.C【解析】北魏至唐朝初期,统治者采取均田制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
5.B【解析】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有立功受赏、花钱购买、土地兼并等方式,但最主要的是土地兼并,花钱购买大多也都是低价强买,实际上也是土地兼并的一种方式。
6.D【解析】A项不能说明题干;B、C两项未触及实质;正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土地兼并成为可能并日益普遍。
7.B【解析】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从人身依附→租佃契约→没有契约的雇佣,结合图示可知B项的示意是正确的。
8.B【解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