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拓展题11省级重点高中.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生活拓展题11省级重点高中

2015年秋季期高二政治拓展训练11  PAGE \* MERGEFORMAT 9 2015年秋季期高二政治拓展训练11 一、选择题 (从51题涂起) 1.(2013年高考四川卷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这说明(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 ①培育伟大民族精神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塑造坚韧民族品格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以“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为内容的新时期山东精神,脱胎于两千年齐鲁风尚,历经硝烟战火的萃取和改革浪潮的洗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精神被不断地赋予新时代的内涵,是因为(  ) A.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B.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②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④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8.《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很快迎来了10月的巅峰之夜,《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今夏最火爆的电视节目之一。国外成熟节目形态与中国方式的合谋、“以声取人”的草根选秀、导师的名人效应、创新节目形式、仪式化的场景设置,以及整合营销方式的运用等,是《中国好声音》收视率屡创新高的重要因素。其成功体现了(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②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引进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④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201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