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绪论[09级临床医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绪论[09级临床医学]

生 物 化 学 ;授课人:钟德桥 职称:副教授 职务:江汉大学医学院-----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 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电话:027小灵通) 电子邮件:zdq1007@.163.com. ;绪 论 ;生物化学概念;对象和方法;生物化学是一门相对年青的科学,但也是发展最快的科学之一。 我们在这里回顾它的历史,看看它的现在,展望它的未来,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节;;本学科历史大致分三个阶段,但互有交叉: ;一、叙述(静态)生物化学阶段: ;1829年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法国 盖·吕萨克)。 1831年首先发现细胞核(英国 罗·布朗)。 1835年提出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和催化剂概念,证实催化现象在化学反应中是非常普遍的(瑞典 柏齐力阿斯)。 1848—1849年发现脂肪伯胺、仲胺、叔胺,其性质类似于氨,并从而证明氨的最简化学式。(法国 沃尔茨,德国 奥·霍夫曼)。 1850—1855年发现肝脏有合成肝糖的功能,并分离出肝糖(法国 贝尔纳)。 1851年用甘油和脂肪酸合成油脂,发现酵母可转化醣为醇(法国 拜特洛)。 ;1857年证明乳酸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法国 巴斯德)。 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一文,提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 (奥地利 孟德尔)。 1869年从绷带浓血中分离出去氧核糖核酸即DNA(瑞士 米歇)。 1877年,德国Hopp.Segler首次提出了“生物化学”术语。 他对生物组织进行了大量研究,第一个获得了蛋白质结晶。 ;1882年,德国Fischer确定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并成功地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他对酶也有祥细的研究,还首先确定了嘌呤和嘧啶的结构等。所以后人称之生物化学的奠基人。 1884—1885年,证实细胞核是遗传的基础(德国 赫脱维奇、斯特劳伯格、克里克尔、魏斯曼)。 1890年人工合成葡萄糖,指出糖有D、L两种,生命组织中的都是D型。确定了嘌呤的结构(德国 埃·费歇)。 1892年,发表有关烟草花叶病的论文,首次发现病毒(俄国 伊凡诺夫斯基)。 1897年,从磨碎的酵母中分离出一种酵素,开创了酶的研究(德国 布希纳)。 ;重点(第一阶段): ;;二、 动态生物化学阶段;1897年,Buchner氏兄弟发现糖发酵转变为乙醇和C02可以不在“活生物体”作用下进行。此成为研究细胞内代谢过程序幕。 1905年英国科学家哈顿开始认识磷酸基在生物化学各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907年德国科学家艾·费歇,经过五年研究,证明蛋白质是由简单的氨基酸相连而成,首次人工合成由十八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这是蛋白质结构与合成的开始。 1909—1929年发现核糖(五碳糖)存在于某些核酸中,发现脱氧核糖,它存在于另一些核酸中,认识到核酸就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这两类(美籍俄国人 勒温)。 ;1910—1926年确定醣类具有五环糖和六环糖两种基本结构(英国 霍沃斯)。 1926年,Sumner首次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926年首次制成结晶的尿素酶,开辟了酶化学发展的道路(美国 萨姆纳)。 1929年发现三磷酸腺苷(ATP)(德国 罗曼)。 1932年,Krebs提出鸟氨酸循环。 1935年首次提纯烟草花叶病毒,并获得病毒体的结晶体 (美国 斯坦来,英国 鲍登)。 ;1937年发现三羧基循环即Krebs循环(英籍德国人 克勒勃斯)。 明确维生素参与辅酶部分而发挥生化功能(美国 爱尔维杰)。 1941年,发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键在生物体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ATP是生命体的能源(德国 弗·李普曼)。 1944年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第一次证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加拿大 爱威瑞 . Oswald Avery.)。 1947年人工合成二磷酸腺甙(ADP)及三磷酸腺甙(ATP)(英国 托德)。 1947—1951年发现控制碳水化合物转为脂肪的乙酰辅酶A,是阐明人体中三羧酸循环化学机制的进展(美籍德国人 弗·李普曼)。; 重点(第二阶段): ;总之,这个期间将生物体的物质代谢(如三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的大部分化学反应过程基本阐明,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三、(现代)分子生物学阶段 ;分子生物学概念 ;下面是分子生物学(早期)重点 (部分内容与遗传学交叉)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1.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 ; 1972年Berg将外源DNA(SV-40)与噬菌体P22DNA体外重组成功。 1977年Boyer等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 1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