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的探究的深度访谈305年5月3日2
PAGE
PAGE 15
作为意义的探究的深度访谈 此文可以说是我们这个集体多年实践的结晶。在此首先要感谢我们课题组的刘小京、程为敏和罗沛霖以及彭铟旎、宋婧等同学,他们对此文的产生可以说是贡献良多,文中不少观点来自我们之间的讨论和参加调查的同学的发言。
杨善华,孙飞宇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从意义关联的角度来讨论社会科学田野工作中的深度访谈法。从深度访谈的性质出发,本文将尝试分析与访谈有关的诸种意义体系,并讨论相关的访谈方法。本文主张,访谈既应当以“悬置”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态度进入现场,同时又要随时保持反省;访谈的过程应以日常生活及生活史的结构为结构,以发现问题,追究问题,最后再讨论个案的普遍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访谈将不仅仅是单纯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经成为研究的一个环节。 本文的写作将涉及到社会科学,现象学,乃至人类观念史上诸多基本概念与问题。鉴于篇幅与写作目的,本文将不会“纠缠”于对这些概念的讨论,而是会尽量小心地绕过它们,同时并不对本文的主题作出丝毫的让步。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will try to discuss the Semi-Structured Depth Interview in the sociological fieldwork. Beginning from the nature of Depth Interview, we want to clear up its meaning relationship and the correlative methods. Our point is that the interview should be constructed along with the structure of everyday life so that we can find and pursue the problems. Only after that, can we talk about the universal meaning of the individual case. In that case, Depth Interview is not only the pure course of collecting data, but also one part of the study.
问题的提出:“深度访谈”的实质
作为定性研究中的方法,“深度访谈”在目前的社会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谓深度访谈,在目前学界中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semi-structured depth interview)。(Catherine Hakim, 1987; Hilary Arksey and Peter Knight 1999;Tom Wengraf 2001)汤姆·文格拉夫(Tom Wengraf)提出了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第一:“它的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要通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但只是改进其中的大部分:作为整体的访谈是你和你的被访者的共同产物(joint production)”;它的第二个特征是“要深入事实内部”。 Tom Wengraf, 2001,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Biographic Narrative and Semi-structured Methods. P 3
关于第一个特征,文格拉夫指出,访谈员事先所准备的访谈问题必须要具有开放性,在访谈中,被访者对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的回答和随之而来的问题都是研究者预先无法计划的,因而,访谈必须“以一种谨慎的和理论化的方式来加以改进”。 Tom Wengraf, 2001,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Biographic Narrative and Semi-structured Methods.,P5。
这一特征已经成为关于深度访谈的基本共识,也是我们对访谈的基本主张之一。在具体的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不能试图去确定和提出每一个事先安排好的具体问题,甚至也不能够事先确定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在事先的准备过程中,“半结构式的访谈应当只确定主要的问题和框架,访谈员应能够改进随之而来的问题,并在同时探究意义以及出现的兴趣领域。在事先确定主题和话题领域的情况下,要渴望听取被访者的叙述。但访谈员也要注意改进问题,以澄清或者扩展回答。” Hilary Arksey and Peter Knight 1999, Interview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 P7。
在这样的前提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匹克球理论考试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一+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一):求职和应聘(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docx
- 一 《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匹克球运动 场地的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pdf VIP
- 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实验教学说课稿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
- TUNP-卧式操纵盘离心爆珠在线植入设备.pdf VIP
- 草布、衣服、床单被服洗涤服务方案.docx
- 2024年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真题.docx VIP
- 高标准农田鱼眼泡低洼地治理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