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氢氧化铁胶体电动电位的测定电泳法
氢氧化铁胶体电动电位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电动电势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并熟悉胶体的电泳现象。
二、实验原理
在胶体溶液中,分散在介质中的微粒由于自身的电离或表面吸附其他粒子而形成带一定电荷的胶粒,同时在胶粒附近的介质中必然分布有与胶粒表面电性相反而电荷数量相同的反离子,形成一个扩散双电层。
在外电场作用下,荷点的胶粒携带起周围一定厚度的吸附层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运动,在荷电胶粒吸附层的外界面与介质之间相对运动的边界处相对于均匀介质内部产生一电势,为 ζ电势。
它随吸附层内离子浓度,电荷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它与胶体的稳定性有关,ζ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电荷越多,胶粒间斥力越大,胶体越稳定。
本实验用界面移动法测该胶体的电势。在胶体管中,以KCl为介质,用Fe(OH)3溶胶通电后移动,借助测高仪测量胶粒运动的距离,用秒表记录时间,可算出运动速度。
当带电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胶粒电荷为q,两极间的的电位梯度为E,则胶粒受到静电力为 f1=Eq
胶粒在介质中受到的阻力为 f2=Kπηru
若胶粒运动速率u恒定, 则 f1=f2 qE=Kπηru ………………………………(1)
根据静电学原理 ζ=q/εr ……………………………… (2)
将(2)代入(1)得 u=ζεE/Kπη…………………………………(3)
利 用界面移动法测量时,测出时间t 时胶体运动的距离S,两铂极间的电位差Φ和电极间的距离L,则有
E=Φ/L, u=s/t……………………………… (4)
代入(3)得 S=(ζΦε/4πηL)·t
作S—t图,由斜率和已知得ε和η,可求ζ电势。
电泳公式可表示为:
上式中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ε为介电常数,25℃时,η=0.000894Pa·S,ε=78.36,U为加于电泳测定管两端的电压(V),l是两极间的距离(cm),u是电泳速度(cm·s-1)。
活塞
辅助液
Fe(OH)3胶体
铂片电极
图2.14.1 电泳仪
三、仪器与试剂
Fe(OH)3胶体,KCl辅助溶液,
电泳管,直尺,电泳仪
四、实验步骤
1.洗净电泳管,然后在电泳管中加入50ml的Fe(OH)3胶体溶液,用滴管将KCl 辅助溶液延电泳管壁缓慢加入,???保持胶体与辅助液分层明显,(注意电泳管两边必须加入等量的辅助液)。
2.辅助液加至高出胶体10厘米时即可,此时插入两个铂电极,将电泳管比较清晰的一极插入阴极中,另一端插阳极。测量两电极之间的距离。
3.打开电泳仪,将电压设置60V。
4.将电泳仪置于工作位置,同时记时,每10分钟记一次界面高度。
5.测量7个点后停止实验,关闭电泳仪开关,用细绳测量电极两端的距离,测三次,记录数据。
6.抛弃电泳管中的试液,并冲洗干净。
五、数据记录及其处理
实验环境:温度:始:29.0℃ 末:29.1℃
大气压:始:101.72Kpa 末:101.60Kpa
电压:60V 两级间距离:26.42cm、26.55cm、26.70cm 平均:26.56cm
时间/min05101520253035位移/cm9.609.319.249.008.818.618.488.65
根据趋势线得斜率为:-0.0371,
即电泳的速率为u=0.0371cm·min-1=6.18×10-2 m·S-1
η=0.000894Pa·S ε=78.36F·m-1 U=60V l=26.56cm=0.2656m
代入公式得:
ζ=3002[(40×3.14×0.000894)/78.36]×[6.18×10-2 /(60.0/0.2656)] V=0.03488V
文献值:氢氧化铁溶胶?= +0.044V
?与理论值相比偏小,有一定误差,相对误差为:(0.03488-0.044)/0.044=20.72%
误差主要来源是①两级间的距离l是用细线在U型管外部测量得到的,不确定性很高;②在测量辅助液高度时,虽然液面分界处较清晰,但是还是比较难确定胶体的最高点,测量有一定的视差;③在处理数据是我舍去了第35min的点,在35min胶体液面上升并且已经与辅助液混合在一起模糊了,为了减少斜率的误差而舍去。
本实验的成功之处是:辅助液的电导与所测溶胶电导接近,消除电势梯度,使电泳速率一致,从而使胶体移动界面清晰,这都是师兄的功劳。其次是在加辅助液时要很小心很慢地加入,考验耐性。
六、思考与讨论
1、如果电泳仪没有洗干净,管壁上残留有微量的电解质,对电泳测量的结果将有什么影响?
答:若残留有微量电解质可能会使胶体聚沉而看不到电泳现象,可能会改变U型管里胶体与辅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毕业设计模板开题报告二次修改.doc
- 毕业设计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doc
- 毕业设计模板完成.docx
- 毕业设计模板电气.doc
- 毕业设计汽车驱动桥设计.doc
- 毕业设计指导建筑配电系统.doc
- 毕业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doc
- 毕业设计用ProE做心型台灯塑料注塑模具设计.doc
- 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情况分析报告.doc
- 毕业设计搬运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