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 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医德修养.doc

三季度 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医德修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季度 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医德修养

 PAGE 7 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医德 随着现代医学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德的作用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医德所作用的领域,而是在其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扩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遵循社会主义的伦理原则,重视医学实践的客观规律性,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医学实践相结合,弘扬古今中外医学伦理的优良传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发展的规律,加深对社会主义医德的认识,提高医德修养的自觉性,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优良传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国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史上,一批批济世爱民的苍生大医,不仅发展了中国的医药学,而且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欢迎的医???伦理体系,形成了我国古代优良的医德传统,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璀璨的精神遗产。我国古代在医学伦理方面具有特别丰富的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良传统。 (一) 仁爱救人。“仁爱救人”是我国古代医德的核心内容和最基本的原则。仁爱是古代医者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原则和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在这种伦理情感中履行自已救人的责任,对病人的不幸感到痛苦,为病人担忧,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对病人从内心深处产生为解除病痛、挽救生命的深厚感情。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写道:“人命至得,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他强调医生对病人必须有“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因此医生对任何病人都要“一心赴救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黄帝内经》中说:“天地覆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传统医德理论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的生命是神圣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抢救,这已成为中国古代医者传统美德。 普同一等。东汉医学家郭玉说:“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他竭力为贫苦患者治病,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明代医学家缪希壅也强调,一个高尚医德的医生,应该“等心施治,勿择贫贱”。唐代名医孙思邈也告戒医者“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可见治病不分贵贱贫富,应该“仁爱不矜”、“等心施治”。这是我国医学几千年相传的崇高医德之一。   (三)精勤不倦,深究医术。我国历代医学家都认为,要实现“赤诚救世”的抱负,就要有高超的医术。明代徐春莆在《古今医统》中说:“医本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他认为医生应该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刻苦好学,精益求精。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从医50多年,批阅的书约千余卷,泛览的书有万余册,写了10多万种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说:“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古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茶卫之道塞,固非耳日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又说:“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古人的这种践履笃实、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值得我们效法。 (四)不贪钱财,廉洁行医。我国古代民间曾流传着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三国时江西名医董奉隐居庐山,居山不种田,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栽,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并以每年所收之杏,资助求医的穷人。以往人们用“杏林春暖”来表示对医生的敬意,即起因于此。可见古代医家十分重视廉洁的医德。 (五)谦和不矜,尊重同仁。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反对自矜骄傲、门户之见,从古至今都为医界所倡导的高尚品德。大医学家张仲景虽医术高明,但他虚怀若谷,对凡是有一种本领比自已高明的人,就不远千里登门拜访,不耻下问,求教医术。孙思邈也告戒同仁“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愈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育也。”他们这种自律精神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二、国外医者的道德观 作为西方经典医德文献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以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为信条,提出了许多宝贵卓识的医德观点。主要有:(1)敬爱我的业师如同亲生父母一样,同他们共享我的所有,救济他们的穷困;照料他们的后代如同我的兄弟,如果他们向我学医术,我不索报酬,不讲条件,传授给他们;(2)行医的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对患者平等。迈蒙尼提斯祷文中说:“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愿绝各利心,服务一念诚。不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胡佛兰德《医戒十二章》中说:“对于病者,只以病者视之,不以贵践贫富而有异也,以贫人双眼之感泪,比富人一握之黄金。”(3)作风正派,不作害人之事。“处事须得众人之誉,虽已学术卓越且言行严谨,而犹未得众人信者,仍当不懈。”(4)保守医疗秘密。罗马时代的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