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新加坡小学数学教育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加坡小學數學教育簡介 單維彰?翁婉珣 2006-03-15 制度簡介 新加坡學校制度是承襲英國教育制度再加以改革而成,1979年頒布新的學制,為現行學制的基礎,1991年再次修訂,將小學三年級結束後的分級延後至四年級,其餘大致不變。2003年開始執行十年義務教育,包含小學6年,中學4年,以往單純只是由政府補助而非法定的義務教育。新加坡於90年代末期大力推動資訊教育,引進了融合教育與科技的教學方式,試圖激發學生的抽象考與創新的能力。 初等教育(Primary Education)亦即小學,小學自六歲開始,為期六年,主要教學科目為:英文、數學及母語。新加坡把小學又分成兩個階段。一至四年級稱為奠定基礎階段 (Foundation Stage)。奠基階段的重點在英語、母語及數學能力的培養,另有音樂、工藝、公民與道德、健康教育、社會學科及體育等課程。五至六年級則稱為定向階段 (Orientation Stage)。在小學四年級結束前,學校會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他們分成三種不同的語文分流課程--EM1, EM2和EM3。EM1及EM2同樣都教英語、母語、數學及科學,但EM1學習較深的母語,EM3則學習較基礎的英語、母語及數學。 小學六年級結束前,學生都要參加小學離校考試 (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PSLE),以便鑑定孩子的學習能力,把他們分配到適合的中學課程就讀。 新加坡將一學年分為四學期 (terms,每學期有 10 週,每年一月初起是第一學期,所以學年與日曆年同步。第一、二學期間,三、四學期間,各休息一週。二、三學期間大約休息四週。第四學期後大約休息六週。 在課時方面,全年上課 40 週,每週五天。小學每節課 30 分鐘,每天十節。因為新加坡的教育官方網站並沒有課時方面的資訊,我們在網路上找到 Anderson Primary School和Chua Chu Kang Primary School的實際課表,整理出來小學之授課節數如下表。 科目 ( 每節 30 分鐘 ) 每週各年級授課節數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小五、小六 分流 (streaming) EM1 EM2 EM3 PSLE 的考試科目 (EM3不考科學) 英文 (English) 15 15 13 12 12 13 16 母語 (Mother tongue) 14 13 12 11 10 8 4 數學 (Mathematics) 7 9 11 11 9 10 13 科學 (Science) 0 0 3 4 5 5 3 PSLE 不考的科目 (Non-Examination Subjects) 略 數學綱要的理念 新加坡數學教育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達到以下目標: 獲得並且應用生活中所碰到關於數、測量和數學情境空間之技能與知識 獲得為在數學和其他學科方面的深造所必要的數學概念和技能 發展邏輯演繹和歸納的能力,透過數學問題的解決解釋他們的數學思考和推理技能 確切、簡明且合乎邏輯地使用數學語言傳達數學想法和論證。 發展對於數學的積極態度,包含信心、樂趣與毅力。 欣賞數學的威力與結構,包含樣式與關係,並加強學生的智能上的好奇心。 本文據以考察的新加坡數學教科書,是2003年Times Media公司出版的My Pals are Here! Maths 叢書,全套共12冊。我們觀察到,此套叢書落實上述第4目標的方法,是讓學生在課堂活動或獨立練習中,以話語或文句回答問題,或者針對某些數據和預先示範過的題型,創造自己的文字情境題。特別是在資料處理的單元內,學生被指派了許多說明與展示的課業。 新加坡2001年數學綱要畫出一個五邊形架構,以「數學解題」作為核心,周圍放置了五個教育與發展的面向:觀念、程序、技能、態度和後設認知。 新加坡綱要中將「題目」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為最基本的、要求在合理的短時間內完成的例行性問題,第二層是非例行、樣式較奇怪的問題,第三層是開放性問題,除了不熟悉外,可能是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探索與研究的問題。小學階段大部分是屬於第一層次,中學開始引入第二和第三層次。但是即使是小一的教科書,就已經在每一個單元以比較具有挑戰性的「想想看」作為結束。 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指出,「學生需要了解什麼才能解數學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包含了四個成分:語言及事實知識用來幫助學生把問題的每一個句子轉譯成內在表徵,基模知識用來幫助學生把資料加以整合使成為連貫一致的表徵,策略知識用來幫助學生想出和監控解題計畫,程序性知識用來幫助學生執行解題計畫中所需的演算。新加坡數學課程架構的五個面向,即涵蓋了理論所述的四個成分。以下分別介紹這五個面向。 觀念 這一個面向對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