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流行音乐史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流行音乐史话.doc

台湾流行音乐史话   流行音乐究竟源自何时?恐怕很少有人能够予以准确的回答。但自出现的那一天起,它就正确地扮演着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代言人。尽管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被音乐保守人士誉为粗俗、低劣的代名词。但这一份通俗,却赋予了它更为贴切的音乐表现及更为宽广的接受层面。与当今国际唱片工业发展相比,台湾的华语音乐依旧处于落后阶段。但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它前进的脚步。在这方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我们至今仍耳熟能详的佳作。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流行音乐唱到今天,我们同时也忽略了很多,忽略了他、她和他们......世纪末的今天,当我们再度翻看这些名字时,所得到的绝非一段回忆,而更多的是那段尘封已久的年少岁月。 第一章:台湾音乐的起源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流行音乐其实是一个不同文化交汇的产物。这其中既有台湾原住民的音乐元素,同时也不同程度受到了旧上海、日本、美国等诸多文化的影响。如果单纯地从语言上,可以将台湾的流行音乐划分为国语和台语(闽南语)两大版块。 传统意义上的台湾台语民谣源自于我国东南沿海赴台的先民。他们当年在开疆拓土之余,更多的借助音乐来传达对故乡的思念。这些歌谣经过辗转流传,逐渐深入了大众,从而孕育出了真正的民间歌谣。像曾广为流传的思想起草螟弄鸡公、青蚵仔嫂、高山青等等...... 抗战期间,台湾涌现出了周添旺、杨三郎、邓雨贤、陈达儒等一批台湾歌谣的前辈创作者。他们的出现,结束了台湾民歌在民间自生自灭的发展历史。这些人的作品通过描述男女离别之情,来控诉日本对中国台湾省殖民统治和对祖国大陆的期盼。当时像望春风、心酸酸等作品,都隐隐地唱出了抗战时期台湾民众的心声,在社会大众中深植民心,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在抗战时期诸多的台湾歌谣创作者中,杨三郎与邓雨贤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杨三郎本名杨我成,十八岁时他拜日籍音乐家清水茂雄为师。赴日本潜心钻研乐理、作曲和编曲。抗战初期,学成后的杨三郎回到台北并组建了黑猫合唱团。他们除了在酒店中演奏欧美音乐外,同时还创作了台北上午零时秋风夜雨等闽南语歌曲。抗战结束后,台湾人民所期待的祖国,所给予台湾人民的却依就是不平的待遇。1947年,当二·二八抗暴在国民党政府的镇压下,烙印成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之时,日式的哭调成为当时台湾民众的歌曲的主流。杨三郎此时创作的望你早归、苦恋歌等悲歌,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声,因而迅速风靡了全台湾。1954年以后,杨三郎在音乐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加强调于作品的乡土气息。1957年,杨三郎与周添旺合作的在作品孤恋花完全抛开了日式哭调的影响,并在音乐上大量引入了中国的五声音阶,融汇出一种极具特色的台湾歌谣典范。开辟出一条台湾歌谣发展的新方向。   在当年台湾歌谣拓荒者的行列中,邓雨贤也同样有着极大的影响。邓雨贤自小深受正统音乐的教育,并同时精通各种中外乐器的演奏。抗战以来,他长期致力于采集台湾各地的民间旋律,并全心投身于台湾歌谣的创作。由他创作的四季红、满面春风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成功地树立了其强烈的台湾乡土风格。此外,陈达儒的月夜愁、满山春色,周添旺的心内事无人知、初恋情形等作品均在社会大众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杨三郎、邓雨贤、陈达儒,还是那些无法一一回忆起的名字,所有他们当年的执着,都为今天的台湾流行音乐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提及国语音乐对台湾的影响,我们不得不从30年代的旧上海说起。当时,百代等唱片公司纷纷在上海成立,最初仅是以制作戏剧唱片为主。但随着十里洋场的繁荣,应酝而生了像周璇、蝴蝶、吴莺音、李香兰、白光等一批早期国语流行歌手。四季歌、花好月圆、春天里、明月千里寄相思等作品一夜间使他们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国语音乐也因此倍受世人瞩目。但在台湾,由于语言习惯以及历史的原因,闽南语仍旧是台湾社会生活的主要语言。因而,此时上海的国语流行音乐对其影响微乎其微。40年代末,国民党政府迁移到台湾,由于岛内原住民的抵制,国语流行音乐并没有因此而扩大影响。甚至五、六十年代,就连当时做为台湾主要娱乐项目的电影,在配音上,也是由闽南语一统天下。六十年代初,岛内出现了姚苏蓉、谢雷、蔡咪咪等流行歌手,他们明快的曲风,吸引了许多人对于国语歌曲的关注,逐渐开始扭转国语歌曲在台湾乐坛的地位。 1969年,当时被誉为神童歌手的邓丽君,通过歌唱比赛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年,在台视拍摄的首部国语连续剧中,邓丽君主唱的主题曲晶晶一夜间红极一时。邓丽君在当时的走红,充分确立了国语歌曲日后在台湾乐坛中的主导地位。由此翻开了一个国语音乐发展的新篇章。 60年代的台湾乐坛,音乐的创作远远滞后于乐坛的发展。当时歌手们演唱的普遍是旧上海时代的曲目。此外,唱片业的不健全,也使得本土歌手纷纷寻求海外发展。当时亚洲的音乐中心日本,就曾在一年中连续捧红了欧阳菲菲、翁倩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