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1.docVIP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1

PAGE  PAGE 3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感控科制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疾病名称传 染 源 传 播 途 径隔 离 预 防 空气飞沫接触生物 媒介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病毒性 肝炎甲型、戊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患者  +±±+ +  乙型、丙型、丁型急性和慢性病人及病毒携 带者   # ±±+    麻疹麻疹患者 ++++ +++ +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  +  脊髓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苍蝇、蟑螂 +++ +  流行性出血热啮齿类动物、猫、猪、狗、家兔+++ +++± ±   狂犬病患病或隐性感染的犬、猫、家畜和野兽 ++ +++± +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 ±+ +  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 + ±+ +  霍乱患者和带菌者 ++++ +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 ++++++ +   白喉患者、恢复期或健康带菌者 ++++++ +  百日咳患者 +   ++±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菌携带者 ++ + +++± +   鼠疫肺鼠疫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动物和患者+++鼠蚤+++± + 腺鼠疫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动物和患者 +鼠蚤± ± + ± +   炭疽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患者 +++++± +  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 +++   +++± +  SARS患者++++++±+++ HIV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者++淋病淋球菌感染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健康带毒的禽 +++++±++ 注 1:在传播途径—列中, + :其中传播途径之一;++:主要传播途径 注 2:在隔离预防一列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士”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 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 为性接触或接触也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疾病名称潜伏期(天)隔离时间密切接触者观察常见最短~最长病毒性肝炎甲型3015~45自发病日起隔离4周甲、戊型,急性乙、丙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6周乙型7030~180隔离至肝功能正常,并且HBV DNA、HCV RNA、HDV RNA转阴丙型8周2周~26周丁型6周~12周3周~12周戊型4015~75自发病日起隔离4周麻疹106~21自发病日起至出疹后5d, 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诊后10d医学观察21d流行性腮腺炎14~218~30自发病日起至腮腺消肿为止医学观察21d脊髓灰质炎5~143~35自发病日起至少隔离40d,第1周呼吸、消化道隔离,1周后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医学观察20d流行性出血热7~144~46至症状消失-狂犬病1月~3月5d~19年至症状消失-伤寒7~143~60体温正常后15d或症状消失后5d、10d便培养2次阴性医学观察21天副伤寒8~102~15细菌性痢疾1~4数h~7d症状消失后隔日一次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医学观察7天霍乱1~3数小时~7d症状消失后6d并隔日一次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医学观察5d,便培养3次阴性并服药预防猩红热2~51~7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d,且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医学观察7d白喉2~41~7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2次(隔日1次)阴性,并至少症状消失后7d医学观察7d百日咳7~102~21自发病起40d或痉咳后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