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家庭农场的组织特征与制度安排.docx

赵海-家庭农场的组织特征与制度安排.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赵海-家庭农场的组织特征与制度安排

家庭农场的组织特征与制度安排 赵 海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 100810 摘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农业经济组织的演进规律,审视了我国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优势和发展困境。文章发现,家庭农场经营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有效降低监督成本,比较适合我国农业的生产特性,但也面临着资金约束强、经营风险大、合同履行难等组织困境,这增加了家庭农场经营的交易费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要改革农村土地、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社会化服务等体制机制,进一步降低家庭农场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强家庭农场发展的激励。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交易费用;经济组织 一、家庭农场理论溯源 家庭农场(family farm)是一个舶来词,其本意是指在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农业家庭经营出现的一种组织形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农业???庭经营向更高层次——家庭农场发展,其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是一种农民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能自行决策,人身上不依附于地主的独立经营的经济组织。 西方农业经济组织大致经历了庄园制、工资制、租佃制再到家庭农场的演化路径,具体可以参见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斯·托马斯所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 关于家庭农场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关于俄国农业发展方向的“列宁—恰亚诺夫之争”。一派以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农民家庭经济最终会被资本主义所改造。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和与之对立的无产阶级的形成,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家庭农场或被资本主义农场所替代或被消解;农民则最终会被转化为资本主义农场和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廉价劳动力(马克思,2004[1876])。列宁以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经验分析农民分化的过程,他将农民划分为三个阶级:富农、中农、贫农,并提出富农将逐渐转化为农业资产阶级;贫农则会沦为无产阶级劳工;中农阶级中少数人会加入前者的行列,大多数人则会成为后者(列宁,1963[1899])。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在农业资本主义化过程中的农民分化,强调农业资产阶级和农业无产阶级的出现。资本主义对农民家庭经济的渗透,使农民被转化或将要被转化为上述两个阶级。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家庭农业必然被资本主义所改造。列宁据此认为,资本主义是俄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农村和城市一样,也需要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与之观点对立的另一派则以恰亚诺夫(Chayanov)为代表,强调小农经济能以其“农民生产方式”抵御资本主义的渗透,强调小农经济自身的运行逻辑,因此认为小农家庭经济不会被改造。恰亚诺夫认为“小农家庭农场”具有鲜明的特征:小农家庭既作为一个生产单位,也作为一个消费单位,其从事生产的目标不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是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也就是说,小农所要维系的只是简单再生产,寻求的是在劳动辛苦程度和家庭成员需求满足之间的均衡(恰亚诺夫,1996)。在恰亚诺夫看来,小农家庭农场的这种特征具有超历史性的意义,历史环境只是一系列外在强加于小农家庭的力量,而小农家庭本身则有其内在的运行逻辑,他们只是在这种不变的逻辑之上对外在的力量做出应对。恰亚诺夫据此认为,与资本主义农业有着原则性区别的农民家庭农业,将长期持续,并且继续占主导地位,因此,俄国需要的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农业集体化,而是在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农民合作组织,为家庭农业提供“纵向一体化”。这是当时关于俄国农业的主要分歧,黄宗智(2000、2010、2012)关于中国农业经济形态的分析也沿袭了恰亚诺夫的思想。 后来,俄国和社会主义苏联农业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在农村普遍建立了集体农庄,计划经济体系也被全面确立。中国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试图以农业的合作化、集体化、国有化来代替家庭经营、消灭家庭经营,结果经济效率普遍低下,农产品的供给长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纷纷回到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时代。 二、我国家庭农场的内涵和定位 (一)家庭农场的政策演进脉络 我国家庭农场的概念最早出自专业户和专业大户。1978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全国迅速铺开,到1983年底实行包干到户的农户占全部农户数量的98%。 张根生主编,《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实》[M],p120.珠海出版社,1999年3月。 与此同时,一些具有经营头脑和专业特长的农户生产热情被调动起来,开展了专业化、商品化乃至规模化生产的探索实践,产生了一批专注农业生产、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专业户。中央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并对这一生产经营主体给予了充分肯定。198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近年来随着多种经营的开展和联产承包制的建立,出现了大批专业户(重点户),包括承包专业户和自营专业户,他们一开始就以商品生产者的面貌出现,讲求经济效益,充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