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4_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与知识创新过程
第四讲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与知识创新过程;1.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智能与(显性)知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隐性知识与竞争优势;根据表现方式划分知识;2.隐性知识;企业内的知识地图;个体隐性知识与集体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1);集体隐性知识(2);集体隐性知识(3);体育比赛中的隐性知识;教练的作用;球员的作用;3.野中郁次郎
知识转化与创造模型(1)模型
知识转化的四种方式;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显形知识 群化
外化
融合
内化 螺旋式增长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的四种方式(SECI模型)
;群化
隐性知识只有通过共享的经验才能获得:在一个环境中共同生活和工作,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获得知识:
师傅带徒弟、导师带学生;
非正式的社会活动和交往(建立彼此的信任、和共同的想法);
隐性知识的创建会超越组织的边界(兴趣爱好者等)。 ;外化
外化的知识具有透明度,可以共享。
建立对话机制 。
文档化管理:
新产品开发概念的形成;
质量控制圈。 ;融 合
显性知识来自组织内和组织外;将个体的显性知识融合到一个更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中,与信息管理接近。
搜集与整合;
综合和处理;
传播和使用;
计算机和网络的辅助作用。;内 化
把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Learning by doing,个人体验、模拟和试验;
在共享的认知地图和技术秘诀中,知识内化为每个人的隐性知识,就会成为非常宝贵的资产;
个人层面隐性知识的积累再通过群化与他人共享,会成为知识创造的新螺旋。;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知识创新的四种方式;知识创新和转化过程
——知识管理:创新和学习;4.野中郁次郎
知识转化与创造模型(2)
知识创造和应用的模型;I;I;I;5.野中郁次郎
知识转化与创造模型(3)
知识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知识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社会交流是知识创新的基础;组织的知识管理;组织的知识转移;隐性与显性知识转化的技术支持;知识螺旋
交互性:个人与环境、组织内和组织间;
动态性:经过知识转化过程后持续上升;
持续性:个???与组织的学习永远不会终结。。;6.野中郁次郎
知识转化与创造模型(4)
知识学习与创造的 “场”及知识创新过程;A.如何理解“场” 场的多层次与多元性
1.创造知识的空间和时间:现实或虚拟;
2.知识共享、创造和使用的环境:文化与技术,内部与外部,人文/价值观与科学/管理,组织与制度……;
3.交互作用:动态的人与人的交流、人与同行的交流、人与社会的交流;
4.场的开放性:人们来来往往,带来新的理念和思想,但场的氛围和文化会持续。 ;什么样的场适合知识创造?;知识创造过程;创造性的场
面对面交流:共享经验、感觉、情感和认知;
个人能超越自我和他人的边界,建立关爱、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对话的场
集体面对面对话:
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对话传达给参与者;
个人的认知模式和技能在对话中形成概念;
概念被参与者接受,形成为自我反思;
对话的场要精心设计,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组合很重要。
;系统的场
融合已有的显性知识。
集体或虚拟的场辅助交互活动:
社区;
互联网;
内部网;
数据库;
群件;
BBS。 ;练习的场
内化的环境。
通过实践和行动实现超越和反省。
;场的多阶梯;场的多元化;正面的“场”
互惠和信任的环境与文化;
知识特性-知识共享并不会失去知识;
知识创新是在人际交流中实现的;
对知识贡献的尊重和激励。 ;负面的“场”——
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如何冲破知识共享的障碍;
;群体知识创造的启动条件
组织的发展目标;
个人和部门的自主权;
波动和创造性混乱;
必要的信息冗余;
必要的多样性。;企业通过设立目标凝聚隐性知识;C.创新过程;发散过程;交流与创新;团队创新与收敛过程;管理者如何利用隐性知识鼓励创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