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梳理:工业化和城市化(19张)
专题五 工业化和城市化; 热点解读;解读: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如何解决人
民的生活,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和谐发展成为头等大事。天
津塘沽爆炸充分暴露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中存在的巨
大问题。本专题主要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国
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对我们今
天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名称;线索二 世界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名称;名称;名称;名称;1. 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1)资金、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
(2)封建专制的阻碍,中国资本主义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压制、束缚和盘剥,缺乏必要的发展前提。
(3)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西方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特权,占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导致中国资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发展的空间;缺乏正确的道路???稳定的社会环境。;2. 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原因有哪些
(1)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实施,促进城市化发展。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促进城市化。国有企业的改变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政府政策和外来移民也推动城市化加快);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人类遇到了哪些问题?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面临的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
(2)对策: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合理规划、加强管理、改善城市交通、保护和治理城市的生态环境;②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帮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弊端中摆脱出来,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效资源;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二 新中国历史上将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较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60年,农业不堪重负,不得不下放城市劳动力6 000多万。第二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三次发生在1988年,中国当时经历的是一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城市就业的7 000万农村劳动力人口,有6 400万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就业,即所谓“离土不离乡”。
——彭有祥《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演进》;(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①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2)依据材料二,指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人口转移的政策因素。;含义:农业人口向乡镇企业中的工业转移,而不是向大城市转移。政策因素:第一次是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的轨道;第三次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就业。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城市化应既注重外表又注重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应在城市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