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围绕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新时期发展“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和温家宝总理对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要作用的战略定位,长寿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产业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以及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长寿区迎来了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对全区土地利用做出新的研究和规划势在必行。 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给长寿区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等提出的要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寿区的实际情况,编制《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远期目标年。规划范围为长寿区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面积共计142363.36公顷。 第一章?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长寿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长寿区辖区面积142363.36公顷(折合2135450.4亩),其土地利用结构为: (一)农用地:共116474.97公顷,占总面积的81.82%,其中耕地58125.07公顷,园地7773.21公顷,林地25690.09公顷,牧草地153.67公顷,其他农用地24732.93公顷,分别占农用地的49.90%、6.67%、22.06%、0.13%和21.24%。 (二)建设用地:共20584.77公顷,占总面积的14.46%,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977.70公顷(其中建制镇2499.91公顷,独立建设用地477.7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221.13 公顷,采矿用地427.4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7654.5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03.89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14.47%、44.80%、2.08%、37.17%和1.48%。 (三)未利用地:共5303.61公顷,占总面积的3.73%,其中水域面积2774.46公顷,滩涂沼泽面积1140.83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1388.34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的52.31%、21.51%和26.18%。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第一条? 上轮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2005年末全区耕地面积58125.07公顷,比上轮规划规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58460.00公顷)少334.9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048.76公顷,而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352.3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达到占补平衡有余。上一轮规划确定1997~201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2065.30公顷,至2005年,全区累计新增建设用地2045.2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剩20.03公顷,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上升,土地利用方式正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利用和深度开发。 第二条?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一)努力做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统筹兼顾,优先安排农业用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二)提出了把保护耕地放在规划管理的首位,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稳产、高产优质农田,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实行基本农田保护与新增耕地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模式; (三)坚持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配置土地资源的规划新理念,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增长极大地改善了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工业园区和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增加,带动了本区经济增长; (四)生态退耕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 第三条? 上轮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上轮规划的有效实施,为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区内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是,长寿区土地利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耕地年均减少幅度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1997~2005年,全区耕地减少5568.52公顷,年均减少618.7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从1.08亩(1996年)下降到0.99亩(2005年),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1.07亩)。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1998年以来,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平均为5.55公顷,2005年上升至9.37公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速度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速度,使得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投资减少,集约程度较低。1997年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25.42平方米,2005年增加到166.24平方米,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有待优化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