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德海普研究商业地产策划与营销上
高德海普研究:商业地产策划与营销(上)
商业地产之新在于它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也带来巨大社会风险,还会带来社会利益和财富的重新分配。
PART 1
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背景
一.政策背景
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出击,招招剑指“价格过快上涨”的住宅地产,人们注意到,限购令限购的是住宅,非住宅的商业地产等不在限购范围内。
二.行业背景
商业物业相比住宅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收益相对稳定并且长期化 ;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和化解经济波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住宅市场调控后,处于从属地位、相对不受重视的商业地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一.持续快速增长,区域泡沫化风险增大
2013年中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完成11945亿元,增长28.28%;重庆、沈阳、青岛及厦门几个城市的购物中心空置率高达15%~20%。而10%,是购物中心通常可接受的警戒线。
二.零售增长放缓、商业项目并购频现
三.实体店体量大,电商增量势头迅猛,融合模式多样化
2013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近1.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达42.8%,但只占到零售总额的8.04%。电商、传统零售商相互渗透,新模式层出不穷,电商进军实体店。
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特征
一.总量不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不断攀升,现中国每年2000万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如按人均商业面积1.2㎡计算,未来每年将新增商业需求2400万㎡。
二.结构失衡:表现为区域不平衡、区位不平衡和业态不平衡,很多商业综合体并没有按照经济规律、人口布局来发展,模式缺乏特色,缺乏业态的互相配合。
三.多方介入:大批开发商纷纷涌入商业地产领域,造成恶性竞争,效益降低。
中国商业地产面临主要问题
问题一:开发商经验不足,重量轻质
量:我国一二线城市商业体量从2012年7万㎡增至2013年8万㎡,购物中心以每年300个左右势头增长。
质:租金和空置率是最能体现购物中心价值的两项指标,目前呈现租金下降、空置率上升的局面,如沈阳以24.3%空置率全国居首。
问题二:地产开发商忽视前期策划阶段重要性
拿地后,部分开发商选择自组团队做简要调研论证,但是其目的性、专业性、可操作性、深刻程度、可靠程度、与市场的契合程度,与专业的商业地产策划公司的工作无法相提并论,导致大部分情况下开发商对项目的定位模糊,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必然导致对规划设计的导向作用不明显、指导性不强,由此埋下种种隐患。
问题三:前期规划设计与后期运营脱节
问题四:地方缺少整体规划、商业布局失衡
不少地方政府并没有将城市规划与商业网点规划统筹安排,硬性搭配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比例,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人口布局的考虑不足。为追求短期资金回笼,很多城市商业项目在热点区域扎堆,其他区域却商业配套不足,出现整个城市商业布局失衡的现象。
问题五:融资瓶颈制约企业开发经营模式转型
与住宅开发不同,商业地产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但经营成功项目回报高、收益久。目前除传统银行贷款,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很丰富,如外发行票据、信托、私募等,但资金成本很高,与商业地产需求不匹配。所以还要继续房地产金融领域创新。
PART 2
商业地产开发与住宅开发的区别
一.理论基础不同
住宅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产品供需理论,商业开发遵循投资理论。商业定价的直接依据是租金及其预期上升空间。
二.客户不同
商业服务的客户规模远大于住宅业主,一个3-4万平米商场的辐射范围为2-3公里,沿交通干道的辐射范围还要有所延长。除了个人投资者,还要研究机构投资者;商业的最终使用者是商家,还需要研究各业态商家。
三.规划层面不同
规划设计决定商业地产项目的存亡,业态组合纷繁复杂,规划设计如何满足商家要求,确保商家利益最大化,进而确保开发项目,是规至关重要的问题。招商要前置。
四.开发流程不同
选址过程更严谨;调研比住宅复杂;
开发定位比住宅开发定位系统化;
推广比住宅的推广更具针对性;
开发比住宅开发多出开业、运营、管理三个环节。
商业定位:首先要界定最终用途;要界定效益最大化的业态组合;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是定位的立论基础;与住宅相比,商业定位更接近于定制生产;商业定位不是一次性工作,再好的商业定位,2-3年,最长5年即必须进行调整。
五.利益关系不同
住宅开发经济效益产生模型:
总销售额-总成本=利润
商业地产开发经济效益基本模型:
总收入-总成本=利润,总收入含租金收入、自营收入、销售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商业地产开发要平衡多种权益关系:
PART 3
商业地产的三种赢利模式及五大赢利要点
三种赢利模式:在“租”和“售”之间进行选择
只租不售(养鱼派):如万象城、中粮大悦城
只售不租(杀猪派):如SOHO地产、09年以前的万科
又租又售、且租且售(骑墙派):如望京国际商业中心、大成国际购物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