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5)25滕王阁序.doc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5)25滕王阁序.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5)25滕王阁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帝阍(hūn)        翼轸(chěn) 台隍(huánɡ)      瓯越(ōu) B.睢园(suī) 棨戟(qǐ) 龙舳(yōu) 簪笏(zān) C.涸辙(hé) 捧袂(mèi) 凫渚(zhǔ) 多舛(chuǎn) D.睇眄(miǎn) 孤鹜(wù) 遄飞(chuán) 叨陪(dāo) 【答案】 C(A.轸:zhěn;B.舳:zhú;D.叨:tāo)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o1(①地势极而南溟深,②极娱游于暇日)) B.eq \b\lc\{\rc\ (\a\vs4\al\co1(①临帝子之长洲,②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C.eq \b\lc\{\rc\ (\a\vs4\al\co1(①控蛮荆而引瓯越,②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D.eq \b\lc\{\rc\ (\a\vs4\al\co1(①时运不齐,命途多舛,②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答案】 D(都当“命运”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雄州雾列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D.俊采星驰 【答案】 B(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4.典故中与诗文所涉及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  ) A.气凌彭泽之樽——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B.奉宣室以何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C.光照临川之笔——此一生得意,唯在临川四梦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答案】 C(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临川四梦:是明代汤显祖的作品,涉及的人物是汤显祖) 5.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看”“望”,实际上是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答案】 C(这两句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不是“含蓄地”写出。)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一所楼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畔。李元婴后封为滕王,所以此楼命名“滕王阁”。唐高宗时阎某任洪州都督又重新修缮,王勃在赴交趾探父途中,正遇当地在此大宴宾客,于是被邀参加宴会,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序文。 C.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每句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D.文中用典贴切,声色并陈,许多佳句都成了千百年来流传的成语。 【答案】 C(抒发了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感和不甘于现状的奋发心理。)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7.本段中用典较多,且多为暗用,请说明所用典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了终军请缨,班超投笔从戎,宗悫长风破浪,谢安称赞谢玄,孟母三迁,孔鲤学诗礼,杨意荐司马相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曲折含蓄地表达了欲建功立业而无人引荐的苦衷。 8.解释下列词语。 (1)请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簪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晨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