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12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精炼川教版.doc

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12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精炼川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12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精炼川教版

PAGE  1.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一、选择题 1.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这处遗址是 (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题干中的“浙江省余姚市”“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可知是河姆渡遗址。 2.考古学者在挖掘一处古遗址时,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稻秆出土时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这处农耕时期的遗址可能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居民遗址 C.河姆渡居民遗址 D.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稻谷”“稻秆”“农耕时期”等,可知应是河姆渡遗址。 3.小华参观某文化遗址,看到了下图所示遗迹,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题干两图所示遗迹都出土于河姆渡遗址。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判断能力。由“磨制石器”“种植粟”关键信息,可判断该原始居民是半坡居民。 5.右图中的物品是在某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它是 (  ) A.用作游戏的玩具 B.用作车轮 C.用于纺织的工具 D.用于投掷野兽的工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为半坡出土的陶纺轮,是用来纺织的工具。 6.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下面与诗中对应的是 (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彩陶”“呈人面”“呈双鱼”等,可知与半坡的鱼纹彩陶盆有关,故选B。 【拓展延伸】半坡彩陶是由有制陶经验的妇女们制造的。她们选用粘性适度、泥质较细的泥土作陶土,陶土调好后,搓成泥条用盘筑法或分段衔接法作坯。接着是修饰陶坯,先用慢转陶轮修整器皿口部,又趁湿??上或嵌入把手、器耳等附件。等陶坯半干后,要用陶垫托着内壁,细心地进行拍打。上彩之前要涂上一层白色或浅红色的陶衣。绘彩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绘出红色或黑色的花纹来。最后放在窑中烧成。 7.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农作物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①都能建造房屋: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②都能制作陶器:河姆渡人制作黑陶,半坡人制作彩陶。③都种植农作物: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④都饲养家畜:河姆渡人饲养水牛、猪等,半坡人饲养猪、羊等。⑤都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人的骨耜,半坡人的石铲等。故选A。 【概念链接】原始农耕时代:我国原始社会若按“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业牧业”两大阶段,而“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转变。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来说,原始农耕时代相当于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也相当于以社会结构为演进标志的氏族公社繁荣阶段。 8.我国某地新发现一处文化遗址。发掘资料记载:①有灰烬层②有磨制的石刀、石斧③有骨针④有黑、白陶片⑤建造房屋且形成村落⑥墓葬有大有小,殉葬品有多寡之分。上述材料证明该处遗址最有可能是 (  ) A.山顶洞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根据提示可得出①说明该时期人类会使用和保存火种;②③说明该时期人类处于新石器时代;④说明该时期人类手工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⑤说明该时期人类定居;⑥说明该时期人类已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已出现,根据以上分析可判断选D。 9.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因为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所以在粮食培育,住房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大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