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 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手册答案(-章).doc

电大: 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手册答案(-章).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4 《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手册答案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缺氧:向组织和器官运送氧减少或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 2、乏氧性缺氧:当肺泡氧分压降低,或静脉血短路(又称分流)人动脉,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供应组织的氧不足。由于此型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故又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 3、内生致热原:是指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4、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又称应激反应。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多种原因作用下,以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生成增多为共同发病通路,以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二、单选题(另见“形考手册选择题及答案”) 三、简答题: 1、简述血液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1)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因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而导致缺氧,称为贫血性缺氧。 (2)一氧化碳中毒一氰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10倍,当吸入气中有0.1%的一氧化碳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有50%变为碳氧血红蛋白。此外,一氧化碳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其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使血红蛋白分子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长期大量吸烟者,碳氧血红蛋白可高达10%,由此引起的缺氧不容忽视。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中的Fe2+在氧化剂作用下可氧化成Fe,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生理情况下,血液中不断形成极少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又不断地被血液中的还原剂如NADH、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将其还原为二价铁的血红蛋白,使正常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仅占血红蛋白总量的1%~2%。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见于苯胺、硝基苯、亚硝酸盐等中毒。腌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大量食用后,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可使大量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氧不易释出,从而加重组织缺氧。 2、简述引起发热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内生致热原的信息传递:内毒素激活产致热原细胞,使后者产生和释放EP,EP作为信使,经血流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②中枢调节:EP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或通过中枢发热介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③效应部分: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一方面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而减少散热,另一方面经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度增高,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上升。 3、简述应激时全身适应综合征的三个分期。 (1)警觉期:警觉期在应激原作用后立即出现,以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这些变化的生理意义在于快速动员机体防御机制,有利于机体进行抗争或逃避。 (2)抵抗期:如果应激原持续存在,机体依靠自身的防御代偿能力度过警觉期就进入抵抗期。此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为主的适应反应取代了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的警告反应。临床上可见血液皮质醇增高、代谢率升高、对损害性刺激的耐受力增强,但免疫系统开始受抑制,淋巴细胞数减少及功能减退。 (3)衰竭期:进入衰竭期后,机体在抵抗期所形成的适应机制开始崩溃,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下调和亲和力下降,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退、难以控制的感染,甚至死亡。 4、患者,女,29岁。因胎盘早期剥离急诊入院。该患者入院时妊娠8个多月,昏迷,牙关紧闭,手足强直。眼球结膜有出血斑,身体多处有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血尿;体格检查:血压80/50 mmHg,脉搏95次/分、细速;尿少。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减少),红细胞2.71012/L(减少),外周血见裂体细胞;血小板85 109/L(减少),纤维蛋白原1.78g/L(减少);凝血酶原时间20.9s(延长);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正常为阴性);尿蛋白+++,RBC++。4h后复查血小板75 109/L,纤维蛋白原1.6g/L。 问题:该患发是否出现DIC? 根据是什么? 答案:该患者已经出现DIC 依据: (1)病史:胎盘早期剥易引起大出血,凝血机制被激活。 (2)查体:昏迷,牙关紧闭,手足强直。眼球结膜有出血斑,身体多处有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这些都是DIC患者出血的症状体征)。血压80/50 mmHg,脉搏95次/分、细速;尿少(因为失血引起休克早期的表现,休克可以进一步促进DIC的形成)。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减少),红细胞2.7′1012/L(减少),外周血见裂体细胞;血小板85 ′109/L(减少),纤维蛋白原1.78g/L(减少);凝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