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一轮文档古代诗文阅读第3章专题3题型3表达技巧鉴赏题.doc

2015高考语文一轮文档古代诗文阅读第3章专题3题型3表达技巧鉴赏题.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语文一轮文档古代诗文阅读第3章专题3题型3表达技巧鉴赏题

PAGE  PAGE 21 题型三 表达技巧鉴赏题 ——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掌握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 一、全面掌握13种修辞手法 江苏《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双关等。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边练边悟1 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拟人)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拟物、夸张) (3)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夸张)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比喻、夸张)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设问、借代)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双关) (8)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 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虚实结合”放在“表现手法”中讲,这里重点说说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三种技巧。 1. 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2)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2.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 映衬。 以动写静(或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借这形如香炉、经日光照射而云蒸霞蔚、紫烟缭绕的高大山峰,为壮美的瀑布制造阔大而神奇的背景,突出瀑布这一主要景观,瀑布自“前川”奔泻而下,近看自然极有动感,然而诗人却在“遥看”,着一“挂”字,便化动为静了,使得整个瀑流如玉帘垂空,又如白练高悬。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由静转动,极写瀑布悬空飞注、势不可当的气势。 边练边悟3 (1)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答案 B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