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志第三卷 人口.doc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绍兴市志第三卷 人口

绍兴市志 第三卷 人口 绍兴有文字记载的人口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000年前的於越族。其来源,学术界尚无定论。本卷第一章《民族》所列“越为禹后”说和土著说两种观点中,倾向于土著说,即为河姆渡文化的创造者。秦汉以后,於越族逐渐与南下的汉族融为一体。从此,绍兴一直以汉族居民为主,少数民族居民数量较少。 於越族对绍兴的历史和现实的影响甚大。这种影响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已经渗透到绍兴文化的各个层面和居民的心理素质。比如,绍兴现在的城市是以句践时筑的小城为基础的,“越都”的名称还在争相引用;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精神仍在激励着绍兴人民。凡此等等,对这一民族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人口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春秋越国以来,绍兴人口一向较为稠密,外来人口也较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绍兴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比较发达,居民生活相对稳定。 反映人口状况的人口数量、人口构成、人口生育、人口质量和婚姻家庭等情况,本卷尽可能作一全面记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特别是古代,缺少较为规范、完整、系统的人口资料,所以,各章之间的内容不够平衡。1949年后,经过4次人口普查,资料丰富,为编纂绍兴当代人口志奠定了基础。本卷附有图表,旨在尽可能把人口的基本情况反映准确,发展轨迹记述清楚。 第一章? 民族 ??? 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1978年以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绍兴少数民族居民也有较大增加。 第一节? 於越族 於越为我国古代活动在东南地区的一个部族,是南方百越族中最先进的一部分。其先民创造了河姆渡文化。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早期,他们又以现在的绍兴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越国,成为浙江地区历史的主人,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於越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越为禹后”说和土著说。“越为禹后”说认为,於越是夏禹的后裔,理由是《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籍中都有关于禹巡狩会稽和死后葬于会稽的记载。《史记·夏本纪》云:“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云:“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越绝书》云:大禹“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吴越春秋》云:“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但从古到今,有许多学者对“越为禹后”说持完全否定态度。东汉王充《论衡·书虚篇》云:“禹到会稽,非其实也。”清代梁玉绳《史记志疑》中云:“少康封庶子一节,即缘禹葬于越伪撰,盖六国时有此说,史公缪取入史,后之著书者相因成实。”今人学者也提出种种异议。林惠祥《中国民族史》认为:“《史记》言越王句践为夏禹之后,此不过越人托古之词。”陈桥驿《“越为禹后说”溯源》认为:“越为禹后”的传说,实际上是於越强大以后,为了军事上、外交上和内政上的需要,而从於越内部有意编造和传播出来的。卫聚贤《吴越民族》一文认为:“夏是北方民族,越是南方民族,两不相干。”蒋炳钊《“越为禹后说”质疑》也认为:“夏民族和越族是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经济生活、不同的语言以及表现不同文化特征所形成的不同民族。”“越为禹后说不仅在文献上找不到可靠的证据,而且在考古文化上也找不出越文化和夏文化有继承关系。因此,我们认为越族不是夏族南迁遗民,而是主要由当地先住民发展形成的。” 河姆渡文化发现以后,学术界都注意到它与於越的关系。学者们认为,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很可能就是於越部族的祖先。河姆渡文化分布在浙江宁绍平原和杭州湾一带,距今在7000至6000年之间。在河姆渡出土的大量骨耜、木耜等农耕工具、稻谷遗存和令人惊叹不已的木建筑及艺术品,所呈现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之高,使“长江流域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这一论断为人们所确认。於越先民所创造的河姆渡文化,对缔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因宁绍平原受到海侵影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於越先民又从平原退居山区,过着“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的迁徙农业和狩猎业生活,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停滞时期。 於越在原始社会后期逐渐形成为民族。他们以会稽山地为中心,慢慢发展自己的生产和文化。他们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往来。早在商初,伊尹受汤命,下令周围少数民族以土特产朝贡,其中提到的“沤(瓯)深”、“沤(瓯)越”,指的是江浙一带的越人。西周初期,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二十四年(约前1001),於越来宾。”《左传》记载,东周定王六年(前601年),楚与吴、越结盟。这时,於越已建立政权,并成为春秋列国之一。后吴、越间多次发生战争。周敬王二十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