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神游物外》教案2(语文版必修5).doc

4.15《神游物外》教案2(语文版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5《神游物外》教案2(语文版必修5).doc

《神游物外》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三、文章中表现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与扬弃。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梳理语言现象,读懂文章,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把握文中语句含义,思考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出自于《庄子》的成语或是寓言故事是。 (游刃有余、坎井之蛙、目无全牛、涸辙之鲋、薪尽火传等等) 2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来源:]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二、学习过程 1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2朗读课文。 (1)读出文句的语气。 (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3梳理三段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大本,树干粗大;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 立之涂:通“途”,道路。 众所同去也:拒绝、排斥。 以候敖者:候,窥伺;敖,通“遨”,遨游。 不辟高下:通“避”。 中于机辟:落入。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第一个“树”,树木;第二个“树”,种植。 安所困苦哉:哪里。 第二段《养生主》节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宰。 乃中经首之会:节奏。 善哉!技盖至此乎:通“盍”,怎么。 所见无非全牛者:没有不是。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精神接触。 因其固然:本来的样子。 技经肯綮之未尝:没有,尝试。 良庖岁更刀,割地;族庖月更刀,折也:良庖,好厨师;族庖,一般的厨师。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宽阔的样子;其,它;于,对。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即使这样;族:聚集的样子。 神为止,行为迟:视为(之)止,行为(之)迟;为,因为。 第三段《秋水》节选: 儵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在。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 4自己梳理本课中的以下语言现象。 (1)通假现象。 (2)词类活用现象。 (3)一词多义现象。 5概述文章的大意。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 对于樗树是否有为的问题,庄子与惠子展开一番有趣的对话,以狸狌与牛斄为例,阐明了自己对有为与无为的选择与判断标准。 第二段《养生主》选段: 作者借庖丁之口“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解牛为例说明对客观事物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三段《秋水》节选: 记叙了庄子与惠施的一段对话,展示了庄子谈论的机趣,以“耍赖”的方式,挡住了对方的“穷追不舍”。 第二课时 一、阅读文章,简介文章的文化背景。 1《逍遥游》节选: “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2《养生主》选段: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全文以厨工解牛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对待客观事物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要“以无厚入有间”,就能“游刃有余”,就能“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现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表面上看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追求。 3《秋水》节选: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海神若跟河伯的谈话,“望洋兴叹”就出自于此。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课文节选部分记录的是庄子与惠子的一段意趣盎然的哲学对话。 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在科学精神上,庄子不如惠子》一文的作者是这样认识的:遥想当年,庄子与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拦河坝上(今日安徽凤阳县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