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原君》学案(语文版必修4).doc

4.15《原君》学案(语文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5《原君》学案(语文版必修4).doc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HYPERLINK  第  PAGE 8 页 共  NUMPAGES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HYPERLINK  4.15《原 君》学案(语文版必修4) 内容感知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思想家。《原君》既是一篇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宣战书,又是一篇民主理想的宣言书。作者敢于冒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皇帝的尊严,对历来被视为金科玉律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伦理观念,进行痛快淋漓的指斥,表现出一种极其可贵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作者继承并发展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把君主降低到“一人一姓”,以至可以推翻的地位,不仅在当时是石破天惊之见,而且开启了以后资产阶级思潮的先河,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产生过深远影响。 不过也应当看到,《原君》中不??避免地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文中把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视为人类的天性,视为君主制度产生的根源,这并不符合人类和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实际。作者无情地鞭笞后世君主,但并非要彻底铲除君主制,只是寄希望于君主的开明,这仍然是无法实现的改良主义思想。当然,这些局限比起他的民主思想的精华来说是瑕不掩瑜的。 基础梳理 一、字音 夫人(fú)       摄缄縢(jiān téng) 固扃鐍(jiōng jué) 曾不惨然(zēng) 视之如寇雠(chóu) 二、词义 有生之初:人类社会开始的时候。 居:居处,处于……地位或状况。 屠毒天下之肝脑:残害天下人民,使他们肝脑涂地。屠毒,杀害,残害。 惨然:悲伤的样子。 花息:利息。 规规焉:死板板地。 废然摧沮:灰心丧气。废然,丧气的样子。摧沮,沮丧。 唐虞之世:指虞和舜的时代。唐尧、虞舜都是将天下禅让给有才有德之人才致使太平盛世。唐,尧的封地,这里指尧。虞,舜的祖先的封地,这里指舜。 绝尘:超绝尘俗。意为没有后继者。 三、古今异义 夫人   古义:众人。今义:指妻子。 虽然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智力 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四、一词多义 五、文学常识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曾参加过复社,反对阉党。明朝灭亡后,他曾组织义兵抗清,还担任过鲁王的监察御史。又先后渡海及走宁波结山寨,坚持抗清斗争。他晚年隐居讲学,专心著述,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南雷文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等。后人编有《黄梨洲文集》。 六、名篇名句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译文: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 剖析:这里的“自私”“自利”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自私”“自利”不同,并不是指人性上的自私自利,而是说当初没有国家和君主,所以每个人都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而公共的事情却没有人来为大家处理,既没有人为大家来发展对公众有益的事情,也没有人来处理社会上出现的对公众有害的事情。 2.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译文: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 剖析:这一句黄宗羲认为当一个君主就是要能够为百姓谋利除害,一个人要想为百姓谋利除害,他就要付出比一般人多出千万倍的辛苦,但是从人性出发,任何人都不会愿意付出千万倍于常人的辛苦而得不到丝毫的利益的事。所以才会有后面的句子所说许由、务光不愿意接受帝位的举动。 3.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译文: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 剖析:此句以汉高祖刘邦的事情来举例说明后世的君主已经不同于先前的君主是费尽千万倍的辛苦为百姓谋利除害,而是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让天下人为自己谋利除害。刘邦竟然用整个天下来与自己的二哥个人的产业作比较,并为此洋洋得意,实在是可悲可气。 4.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