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入门(中国篇) .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理论入门(中国篇)

翻译理论入门;“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同,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礼记?王制》 反舌,夷语与中国相反,故曰反舌。 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职也。 象胥、寄、象、狄鞮、象寄、鞮译、舌人、译、翻、翻译。;中国翻译史上的几次高潮;一、东汉到北宋时期的佛经翻译;佛教的创立及特点;佛经翻译的发展过程;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一);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一);《法句经序》在中国译论史上的意义 1、首次提出译事之不易。 2、反映了早期“质派”的译学观点。 3、说明我国译论从一开始便深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五失本” (five deviations) “三不易” (three difficulties);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佛经翻译???代表人物(三);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三);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四);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四);玄奘在印度学习了十三年,其成就远远超过当时印度一般学者的水平,参加过四场大辩论,受到大小乘人的一致推崇。 大乘:公元一世纪形成的佛教派别,教义自称可以普渡众生以达菩提涅磐的彼岸而成正果。 小乘: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大乘教徒认为他教义繁琐,不能普渡众生,因此贬之为小乘。 上乘:大乘,借指事物高超。上乘之作。 下乘:小乘,借指事物平常,不突出。 写出《大唐西域记》 二十年间,玄奘共主持译出经论75部,1335卷。 ;玄奘译经的质量最高。“自前代以来,所译佛经,初从梵语倒写本文;次乃回之,顺同此俗;然后避笔人观理文句,中间增损,多坠全言。今所翻转,都由奘旨,意思独断,出语成章。词人随写,即可披玩。”--《续高僧传》 玄奘对翻译理论也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译文应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且通顺流畅。 (二)提出五不翻原则:秘密故、含多义故、无此故、顺古故、生善故(神秘语、多义词、中国没有的物名、久已通行的音译、为宣扬佛教需要的场合)。 玄奘的翻译技巧:补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和法、译名假借法、代词还原法。 ;Five Don’ts (transliteration in the five cases) 1)What is mysterious; 2)What is polysemantic; 3)What is too alien to be accepted; 4)What is hereditary; 5)What is philanthropic [fil?nθr?pik] . 博爱的;慈善的; 五不翻原则:秘密故、含多义故、无此故、顺古故、生善故(神秘语、多义词、中国没有的物名、久已通行的音译、为宣扬佛教需要的场合)。 ;(三) “译场”应不断完善。对翻译工作的组织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玄奘的译场的分工: 1、译主 2、证义 3、证文 4、度语 5、笔受 6、缀文 7、参译 8、刊定 9、润文 10、梵呗(Bai) 11、监护大使;在明末清初的第二次翻译高潮中,中国人译者中最著名的有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他们的主要译著和有影响的译著,不是“圣教”类著作,而是西方科技类著作。 除徐光启等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洋科学外,外国传教士利马窦、汤若望等人在翻译引进西学以及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一);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一);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二);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二);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三);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四);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四);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四);明末清初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四);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签订了《马关条约》 一部分满汉统治者和染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联合起来抵御外侮,变法自强。“要救国,只有维新,只有学习外国”,所以在维新时期非常重视翻译。;维新时期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一);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字又陵、几道。先后写过《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等鼓吹变法的文章。;严复是我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翻译标准的人。 《天演论》: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顾信达而外,求其尔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