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

4.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doc

4.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能力目标 朗读和翻译 3、情感目标 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 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 二、讲析第二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 过:是谁之过与? 过错 过: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教师点拨: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板书]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 三、讲析第三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疾、辞、患、寡、均、贫、安 注意辨析: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安: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熟读第三段,继续思考练习题。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